阅读记录

第二十三章 孙承宗辞职,李邦华上场[2/2页]

大明末年:朕崇祯皇帝朱由检 正天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 内心已经想好怎么对付田妃了。
      小鸨子,敢妖言惑主,本宫饶不了你。
      等到皇后走后,朱由检翻看今天的奏折。
      是已经新任内阁首辅,兵部尚书孙承宗的。
      他在折子中提到了辞去兵部尚书的职位。
      辞职?
      这老孙搞什么鬼。
      是朕不够好吗?
      还是朕冷落他了?
      这才上任半个月,朕也没有插手内阁的事啊?
      为什么想到辞职了。
      再往下看,终于明白了。
      原来孙承宗推荐工部右侍郎李邦华任兵部侍郎。
      并总理兵部。
      是李邦华啊。
      又是一个意难平的明末人物。
      朱由检不由的叹了口气,这是个忠臣啊。
      他不同于孙承宗,孙传庭,曹文诏,阎应元,郑成功,秦良玉的轰轰烈烈。
      但也在最后国破家亡时,自杀而终。
      李邦华这人任浙江巡抚时被东林党排挤。
      后又被小人排挤下台回家。
      天启元年任兵部侍郎时,被阉党暗算。
      说孙承宗入京,是李邦华这家伙引进来的。
      因为阉党别的不怕,就怕孙承宗那个怪老头。
      没办法,下来吧。
      一直到了崇祯元年李邦华才复任工部侍郎,后兵部侍郎。
      他把京城部队从八万人一直增加出十几万人。
      他的慎重选择将吏、改造战车、精制火药、集中武器、责成防官、节约金钱、酌情兑马、演习大炮。
      等军事战略也被采纳。
      后来任兵部尚书,
      上任后发现,军队有卖官、假冒就是部队没这么个人。
      诸将及戚、宦官、豪强
      将家仆冒充军队中的兵士,每个月领取朝廷俸禄。
      李邦华清查后,开除占役一万人,清出虚冒将领两千。
      三大营兵力十多万人,套马的有一半是老弱病残。
      之后他重整兵部,历练精兵。
      当后金打到通州时。
      他派出三千精兵阻拦,又派出两千支援蓟州。
      不过后来襄城伯李守?总督京营时,被李邦华清查过。
      向崇祯诋毁他,加上这时好巧不巧。
      李的士兵点燃大炮时,炸伤了满桂的铁骑。
      朝廷便又让他回家养老。
      不过也养成坏毛病,因为从此接任兵部尚书的人都拿李邦华作为典型。
      不敢整顿军务。
      大都因循守旧,姑息养奸,最终到了崇祯十七年,京师竟无人可守。
      崇祯十二年李邦华任御史。
      又弹劾朝廷弊端,遭人暗算。
      到了十七年,李自成已经打到了山西,离京师一步之遥。
      李邦华劝崇祯把太子安排南京,并巩固京师。
      熬过这一波,大明就能挺住。
      可惜,踏马的。
      崇祯动心了,但也把这个消息泄露出去了。
      官员纷纷鄙视李邦华。
      首辅魏藻堂更是对他视而不见。
      等到闯王打到京师时,李邦华带着御史们想登城参战,一群宦官挡住他们,不让上去。
      非常鄙视这个老头子。
      国破之日…
      他进入祠堂里过夜,对木主揖说:“邦华死于国难,请求跟随先生到墓下!”
      写下一首绝命诗:堂堂丈夫兮圣贤为徒,
      忠孝大节兮誓死靡渝。
      临危授命兮吾无愧吾。”
      随后自杀共赴国难。
      他弟弟李邦美任江西赣州守将时,宁死不降。
      大骂清军被斩头。
      “伴伴,拟旨,李邦华任兵部尚书,入京之日,朕要在武极殿召见。”

第二十三章 孙承宗辞职,李邦华上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