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不知道这家伙是怎么想的。
      但背后应该没有这么简单。
      谁都知道东林党的老家在南方,想要换掉他们何其困难。
      东林党是一股地域性极强的政治势力,以江浙士人为主,明朝期间,江浙士人科考占据绝对优势,渐渐有了影响朝政的力量。
      其最大的反对派实际上也是浙党,大举排斥浙党、楚党、齐党、秦党,并在魏忠贤倒台之后,动辄将政敌归为“阉党”予以打压。
      魏忠贤上位后也是发现打不住这群人。
      才拉拢其他党派针对东林。
      还有浙江是个学霸地方,后世北方初中没毕业的大把,十五六岁就出门打工了。
      有的十三四岁就不上学了,出门染个头发,学修车,理发,打螺丝,或者我是一名保安,爱吃小熊饼干。
      然后二十左右就开始家里逼着结婚。
      而浙江不上学的很少,大部分都是大专起步。
      这一切还得是他们的祖先牛逼。
      这里有一份明朝浙江的科考记录本。
      明代八省进士人数,江浙势力不可小觑。
      南方:浙江(3697)、江西(3114)、现江苏(2977)、福建(2374)
      北方:山东(1763)、河南(1729)、河北(1621)、山西(1194)
      状元分布:
      浙江(20)、江西(18)、现江苏(17)、福建(10)
      看到没有大部分都是南方的。
      这其中还不算很多浙江人跑到北方,入了北方的户籍考试。
      相同伐异,维护自己的利益,这是从古至今的通病,不必大惊小怪。这也是现在明史论者猛烈抨击之处。
      另外,
      大多数东林党士人在清军入关战争中表现最为坚决。
      虽然有钱谦益投降,暗地里一直支持明军的先例,但大多数东林江浙士人抵抗相当坚决,特别是复社,相比之下,北方各省基本是望风投降满清。
      孙承宗、卢象升、史可法、夏完淳、黄宗羲、堵胤锡、张名振等等都有很深的东林士人背景。
      这种巨大牺牲,为这个社团,赢得了较高的历史风评。
      所以,这个社团有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群体,其既不是没有私心,但也不是亡国祸首,更不是什么卖国标杆——论卖国,明末大批正规人将领和农民军将领倒戈大清,砍杀国人,简直太多太猛,但这种事实,基本被大家选择性忽略了。
      真正致使明朝的亡国的,是逼迫洪承畴、孙传庭浪战送死,为了推卸责任砍死议和大臣的崇祯。
      如果非要再说,那就是占据了国家大半资源的宗室群体。
      明军的主力是崇祯断送的,国家的战略是崇祯弄烂的,财政系统是数百万宗室群体弄瘫的。
      东林党只是富人的代表词。
      也就是以前的士族群体,英国那些个什么贵族,比起中国的查的太远了。
      朱由检这时候想了想,也不明白为什么要因为这个换党。
      完全可以被大明党反驳回去。
      如果真贪污了,他们完全可以交了银子,杀了刘其文,然后再换一个人。
      毕竟每个党还有一张丹书铁券,这是为了防止对方耍花招设定的,可以免除弹劾。

第372章 要求换党[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