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8章 第一次上地面[2/2页]

从流浪地球签到生存物资开始 九合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楚轩自然知道这些,但也没去辜负其一片好意。
      装作萌新好了!
      十五分钟之后。
      【滴!抵达地面!】
      咔!
      电梯门打开,瞬间,车外温度骤降,车内倒没什么感觉,连头盔都没戴。
      车窗外,电梯显示屏上。
      温度:85℃。
      氧气含量:16%。
      已经是人类难以生存的环境,也就是行星发动机周围,温度会高上一点点。
      其余地方,已经零下一百来度。
      呼呼~
      冰冷的风,带着‘白雪。
      显然,不完全是雪,主要是固态二氧化碳。
      等到远离太阳系,零下二百多度,氧气和氮气,也会变成固态,到那时候。
      天空会变得无比澄澈。
      嗡~
      工程车发动,开了出去,这里是防洪堤。
      京城海拔几十米。
      此前的海啸,导致海平面飙升三百米,因此,行星发动机都有一圈防洪堤。
      平均高度六百,宽度达到三百米。
      矿石运载车,就停在防洪堤顶端。
      窗边。
      楚轩望着窗外,冰雪世界。
      一辆辆工程车也在主道上行驶。
      数十米长的体型,三千吨的极限载重,重工业金属风。
      机械美学!
      挺好看的!
      越往外开。
      地势缓缓下降,防洪堤周围的冰块,几乎被挖光,全烧了,现在正挖石头。
      没日没夜地送去聚变。
      工程车一个拐弯,瞬间,行星发动机映入眼帘。
      巨无霸!
      电影屏幕小,无法完全体现。
      真正看到,更加的令人震撼!
      仅仅是高度,就有十几公里。
      超过了云层,接近客机飞行高度的极限。
      不愧是人类倾尽全部资源,建造出的玩意。
      就说一座行星发动机所需要的钢材,就能......楚轩只能说,太特喵的昂贵了。
      这个地球,到底是如何建造出来的?
      哪来的那么多钢铁资源?
      看电影的时候,大家主要关注点是一些‘不科学。
      比如。
      太阳不可能会急速老化。
      行星发动机推不动地球。
      除了行星发动机周围,别处不可能大雪纷飞。
      引力弹弓,不应该存在危险。
      ......
      然而,很少人关注,哪来的资源,建造这么多发动机?
      简单例子。
      灾变前,华夏一年钢铁产量十几亿吨,已是全球第一。
      而一个行星发动机多重?
      万亿吨级!
      转向发动机更重。
      即使是把地表以下十公里的铁矿薅秃了,也根本生产不出那么多的原材料。
      一座发动机,按照灾变前年产量。
      需要华夏钢铁企业生产好几百年。
      而这样的大家伙。
      全球有一万来座。
      不科学?
      不!
      这,就是科学。
      重核聚变的终点,就是铁,也就是说,一座行星发动机,就是一个炼钢炉。
      可以把石头等,序数低于铁的元素,聚变成钢铁。
      除了最初的发动机组,是倾尽全部资源建造。
      剩下的发动机建造原料多是这么聚变而成的。

第18章 第一次上地面[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