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零四章 家家干净[2/2页]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键盘战斗家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朱高炽一脸的自信。
      这都是后世发生过的事情,事物就是这么发展的。
      “可老百姓最后家家干净,岂不是怨声载道?”
      “那也比生七八十几个孩子,两代人连饭也吃不饱要强吧。”朱高炽笑道。
      而且事情肯定不是这样的,朱棣只看到了缺点。
      “父王可还记得,儿子说的土地兼并之事?”
      朱棣点点头。
      老大前番那些话,他一直记在心里,每晚都会琢磨,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当商品丰富了,老百姓们会从丰富的商品中,享受到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同样丰富的商品,也会让年轻人们更加的欢乐。”朱高炽怕朱棣不懂,说起白天的事。“今天的出游,结束的时候,所有人意犹未尽,都盼着下一次。”
      “人们会把兴趣,转移到购买商品上面,享受物质的乐趣。”
      “当人们越追求物质,那么花费越高,社会的商品越多,不但能让老百姓减少生育的兴趣,还会刺激地主们把钱拿出来投入商业,而不是只用来买土地。”
      “比起商业的利润,土地带来的收效,百分之一都及不上,这种以利引导人的手段,比所有的手段都要强。”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自古就是如此。”
      “用这种方法,可以延缓土地兼并,也可以延缓老百姓们多生孩子,又能促进社会的财富,还能让官府获得更多的税收。”
      让老百姓少生孩子,朱棣实在有些接受不了。
      “你皇爷爷一辈子都在为提升人口努力,结果你这么说,岂不是背道而行。”
      这就是认知的问题。
      农业社会人口越多,带来的问题也越多,当超过土地的负荷,不但不是国力的增长,反而是国力的消耗。
      但是这种旧有的观念,古今都是如此。
      例如投入更多的人到土地上,希望得到更多的土地回报,结果迎来了很大的教训。
      “父王,你认为是一个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国家要强大,还是一个百姓安居乐业,物产丰富的国家要强大?”
      如果眼前的人是朱元璋,朱高炽不认为自己能说服他。
      一个是对朱元璋的不够了解,二个是朱元璋从底层出身,铸造了坚硬的思想。
      他巨大的成功,让他不会认为自己是错的。
      根据历史的记载,朱元璋最喜欢说教,无论是对粮长,官员,太监,武将,勋贵,藩王都是如此。
      这么喜欢说教,说明了他对自己的见解,有非常高的自信,所以认为人们都应该接受他的经验。
      但是朱棣不同。
      朱棣本身没有朱元璋这种喜欢说教的行为,而且后世也是提出要让百姓小康的君主。
      所以朱高炽从此入手。
      果然。
      朱棣毫不犹豫的回答,很简短的说道:“国强民富。”
      朱高炽立马接道。
      “实现父王的理想,其实非常的简单,那就是要想富,少生孩子多修路。”
      ……
      朱棣无言以对。
      这话听上去很顺口,可却非常荒谬。
      怎么又跟生孩子扯上关系了。
      按照人们世俗的想法,家里多几个劳动力才是最好的,多子多福啊,家里儿子不多,算什么回事。
      “老大,你不了解百姓,农村男丁多,才能做完农活。”
      “农活很苦,臼米就是一项。”朱高炽举例,证明自己不是不懂农活。
      “农妇们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臼米,深受其苦,因为用的农具不行,大多使用石臼,好一些就是用碓。”
      “不是没有更好的农具,可老百姓们用不起。”
      “以后铁犁头,铁齿耙,铁耨等等农具,都可以让老百姓们用得起。”朱高炽慎重的说道。
      “只要给咱几年的时间,咱一定让北平府所有的农户,家家都有十八件农具。”
      朱棣呼吸加重了几分。
      长子的宏图大志,颇为广大。
      说起话来一套一套,又却很能激奋人心,连自己都为之动容,不过朱棣还摒得住,没有过多的表现。
      “翻土的,挖土的,除草的,臼米的,犁地的,撒种的,割谷的,晒谷的等等。”
      “有了齐备的工具,百姓们就能精耕细作,不但能缓解种地的一二成辛苦,又能提高土地的产量。”
      “更好的农具能解决许多的问题,以后家家都用的起铁,会造就更多的富余劳动力的。”
      至少想法是好的。
      而且说得有些道理,看上去也有那么一丝的可能,只是匪夷所思,与世俗观念不同,很难令人接受。
      朱棣想了又想,还未寻出破绽。
      难道真能这样吗?

第一百零四章 家家干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