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四十三章 听话的孩子有好处[2/2页]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键盘战斗家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没有农耕文明的支持,渔猎的生态环境,支持不了更多的人口。
      所以贫穷的部落,天然的比富裕的部落,更具有想打仗的意图,无论是为了物资还是为了人心。
      也就是小混混要比上班族要凶的原因。
      总之。
      如今的局势,大多数的各族,是支持明朝,愿意受明朝统治,获得良好的生活环境。
      包括努尔哈赤的祖先—猛哥帖木儿。
      现在的猛哥帖木儿,为了避免祸乱,带领几千族人,从远处迁移到了图门江下游斡木河一带,也就是后世朝鲜最东北的城市,中俄交界处—会宁。
      不过此人已经和明朝接触上了,是很听话的孩子。
      乃至日后朱棣时期。
      不但多次赴京面圣,并且奉召带族人加入明军,与鞑靼部阿鲁台等部打仗。
      正是因为良好的表现,获得了朝廷的信任,允许其迁移更靠内,接近辽东的地区。
      这次的内迁,历史评价是此人最大的功绩,为其族的未来奠定了基础。
      并多次提拔职位,最后成为右都督佥事,获得协助明廷管束杨木答兀的人马的权利。
      这些事虽然还没有发生,但猛哥帖木儿一部,因为乖顺的表现,并不在打击的名单中。
      现在朱棣的重点是西阳哈。
      此人流窜作案,成为了流寇,令各部受其苦,对明廷的威望也是不小的打击。
      朱棣按照舆图,分派各将任务,搜寻每处区域,务必要找出西阳哈的踪迹。
      用以杀鸡儆猴,以此告诫不少未开化的部落,让他们不敢再从事抢劫。
      这个任务可不不小。
      两万人虽然不少,可用在奴儿干,犹如胡椒撒面,碰到了才叫做不合理。
      同时。
      驻守开平的盛熙,见到了金忠和朱高煦两人,一时间摸不透他们的来意。
      金忠在盛熙面前,姿态摆放的很低,让朱高煦也要礼让其人。
      “强化军户经济合作社?”
      盛熙莫名其妙,在他看来,中华重工的军户经济合作社,已经收拢了不少人心,还要继续强化?
      “难道王府还不满足吗?”盛熙直接问道。
      朱高煦吓了一跳,此话指何意!
      金忠笑道:“对开平是好事啊,王府准备上奏,开扩卫开平,不知盛通知如何看待。”
      如果说常遇春是光复开平城的人,那么盛熙是筹建开平卫的主要将领。
      此人为中军都督同知,调山海卫五所官军往开平立卫,并发北平都司属卫军士。
      驻守开平卫的士兵,来源是从山海卫,以及北平都司所属诸卫的官军中抽调组成。
      在完成设立开平卫、修建卫城的任务后,盛熙又将北平等都司军马分别安置在开平卫各地进行屯守,于农隙期间训练操备。
      以前在开平卫,盛熙和燕王的威望平分秋色。
      一个靠的是筹建开平之功,一个靠的是开平卫军士“娘家人”的身份。
      后来谷王奉命来节制开平,在谷王重视盛熙的情况下,让盛熙的威望强过了朱棣。
      当前两年谷王调回,形势又发生了变化。
      恐怕无论是盛熙,还是朱棣,两人谁都不太确定,在开平卫谁说话要管用些。
      但县官不如现管。
      明面上,盛熙的命令,在开平诸卫无人敢违背,所以盛熙更具有优势。
      随着开平和大宁的开拓,北平已经属于后方,朱高炽没有理由扩卫,唯一的两处,一处是大宁,一处是开平,一处是金州。
      金州是意外的产物,可遇不可求,闷声发大财才是上策,否则闹出声响吸引了人们的视线,导致恢复旧制,重回山东才叫做哭都来不及。
      大宁终归属于宁王的封地,哪怕王府欺负别人年轻,实际上插手了其兵权,但事情做的不能太过分。
      所以看上去有选择,其实没有,唯一的突破口只有开平。
      如今的开平,不是谁的封地,虽然还没有新的划分,但是王府能以旧制的理由,提出开平归属于北平都司。
      那么燕王节制北平兵权,就有理管控开平,这种模糊不清的官司,其实很难分清楚。
      所以能不能让开平重新倒向燕王府,盛熙此人是关键。
      如果他松口,那么一切都好说,如果此人不松口,那官司就有的打,扩卫的事情也会面临流产。
      因为责任太过重大,金忠不敢在盛熙面前信口开河,而被兄长耳提面命的朱高煦,更是不敢乱说话。
      “扩卫?难道朝廷有要扩卫的想法吗。”盛熙好奇的问道。
      “是王府的主意。”
      金忠解释道:“开平发展至今,可以向外开拓了,北平府能承担的起。”
      (本章完)

第二百四十三章 听话的孩子有好处[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