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百三十七章 惊呆了的商人们[2/2页]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键盘战斗家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得到结果的朱高炽,脸上看不出神情。
      戴德彝盯着朱高炽。
      “燕世子可有疑惑?”
      “有。”
      朱高炽笑道,“看起来公正,其实有了立场啊,把军户经济合作社当成了吃人的组织。”
      “不是么?”
      “中华重工靠什么一下子吸收几十万工人?目前看来就是为了土地而已。”
      朱高炽听到戴德彝的指责,并没有反驳,而是点点头。
      “的确,为了土地是目的之一,但不是最终目的。”
      土地革命有很多种。
      大明的“环境”要比后世宽松的多。
      大明不需要赶超谁,更没有外部竞争,大明现在的文明水平,是别人赶超的对象,而周边并没有值得大明在文明成果上需要警惕的对象。
      “首先,土地革命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农业根基,为了民族的未来,而不是为了土地而要土地。”
      “其次,中华重工放开限制招工,是我的要求。”
      朱高炽笑道。
      “发展计划出自我的手,是全盘考虑过的,不是为了土地才要招工这么多人,而是为了下一步的工业发展计划。”
      “你怀疑中华重工的初衷,自然也就不认可中华重工的做法,这是对中华重工不公平的。”
      戴德彝沉吟。
      他认为自己已经了解了北平,可是这段时间北平做的事情,又让他疑惑了起来。
      像戴德彝这样疑惑的人很多。
      此次事件,只是冒头的一例,如果不加以改变,后面会越来越多,朱高炽思来想去,准备下发全体告民书。
      也就是后世的白皮书,告诉人们在做的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等等,让社会各方面了解。
      北平第一本政告书,政告书由社会报发表。
      在发表政告书的前一天。
      社会报上,刊登了“祝贺工民联合部成立。”
      工民联合部成立的第一天。
      “所有工民,不分男女,享受三个月产假,每个月获得官府补助五角钱,所有用工单位遵守新规。”
      “全体工民,受到任何形势的利益侵犯,可以寻找工民联合部求助。”
      “工民联合部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工民利益。”
      工商联合办。
      “从洪武三十年九月一日当日起,所有用工单位,必须向工商联合办缴纳保障金。”
      “新成立用工单位,可以向工业促进银行申请助业贷款,施行破产制度,如用工单位因为生产竞争导致的破产,免除银行债务,具体准则以柜台咨询为准。”
      社会报。
      “北平将设立养老院,孤儿院。”
      “生活困难临时求助院,如果遇到吃不饱肚子的问题,生活困难临时求助院会给予帮助。”
      这些只是开胃菜。
      北平政告书。
      朱高炽在总部厂区作报告,台下有各方人员参加会议。
      “未来的发展计划,将会以对外扩散为核心,山西,陕西,山东,河南四地大开发项目启动。”
      “由中华重工,以及中华重工体系,中华重工上下游产业链,各组织和集团引导。”
      “投资规模预计一亿元,从能源,教育,基建,铁道,农业,工业全方面发展。”
      “嘶。”
      台下的人们震惊了。
      一亿元啊。
      这是什么概念。
      商人们忍不住吸了口凉气,聚精会神的盯着台上。
      朱高炽没有理会台下的动静,如常的念道:“在各地建立万厂万矿大工业发展计划,由北平支援二十万工人为根基,吸收当地的工人,最快效率形成生产规模体系。”
      “例如推广教育业。”
      “第一阶段达成一百所小学,五十所中学,两所大学。”
      “第二阶段达成三百所小学,一百所中学,四所大学。”
      “学校的建筑,会带来各行各业的订单需求,从矿业到家具业,都会需要更多的工人,增加各类矿产产量,到增加各类家具行业。”
      “只家具行业的增长,又会带动林场的规模。”
      “出于这个发展思路,才有了万厂万矿的计划,铁道工程部,明年要在大明东西和南北修建四万里的铁道。”
      朱高炽大声的念道。
      后世美国六十年修建了八十四万里的铁道,而中华重工用了六年,才修建了不到万余里的铁道
      “为了保障这个计划的完成,铁道工程部的用工规模,将会达到五十万人。”
      美国铁道工人人口最高的时候为两百一十万,占总人口比例的百分之二。
      朱高炽目前达不到这个分配目的,最终分配人口比例为百分之零点六。
      “铁道发展投入资金,由交通建设银行负责投资。”
      ……
      下面的商人们听到如痴如醉。
      他们仿佛看到了无数的钱在向他们招手。
      “发展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最终形成大城市,广乡村的最终目标。”
      “各行各业的用人单位,必须遵守工商联合办,工民联合部的规章制度,充分保证工人的生活权益和工作权益。”
      “中华重工的核心目标,始终不曾动摇。”
      “发展社会生产力,提升社会生产效率,保障百姓生活福利,引导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伟大中华文明万岁!”
      “哗啦啦。”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本章完)

第四百三十七章 惊呆了的商人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