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我挣扎半天,一句话也没能说出来。
      倒是王大祥在电话那边,传出一声轻笑。
      这个时候他还能笑出来,是我没有想到的。
      “其他事情就不说了,我这边好多人呢。”
      我能够听到镣铐碰撞在一起的叮咚声,在这瞬间,我脑补出了他此时的样子。
      霎时之间,我有种想要垂泪的感觉。
      老林那翻来覆去的不应该,在我脑海中想起。
      王大祥不应该是这个结果。
      “不过我能和你接个电话,你肯定求了不少人,不说点那样,又不好。”
      王大祥声音平淡,我听不出任何情绪来。
      平静到快没有活人气息。
      “我身上有两件事,第二件是在桂省,衣服藏了两根甘蔗抢军车,第一件是我二十几岁的时候砍了供销社主任。”
      李达跟我说过,他拿两根甘蔗放衣服下面装作抢。
      但关于他二十多岁时,砍了那个供销社主任,一脚踩出黔州,和人在周边省份成为车匪路霸这件事,我知道得不真切。
      王大祥对此三缄其口,李达和宋毅明这些跟他多年的人都不知道。
      我也从来没有主动去问过。
      一方面我不怎么八婆,另外一方面,每个人走到今天这种地步,身上心里或多或少都有一点伤口。
      在今天,王大祥掀开他最深处的伤口。
      让我七零八凑的看完了,他这悲惨而又潦草的一生。
      ……
      1953年,王大祥出生,他的童年算不上童年。
      在爷爷教他认识几个字,知道写自己名字后,他就在家带着自己弟弟妹妹。
      越穷的人越喜欢生,我不理解这个逻辑,但却像是事实如此一样。
      比如桂省和黔州等地,五十年代乃至是九十年代出生的人,都有一大群兄弟姊妹。
      王大祥家也是如此,他是老二,上面有一个姐姐,在1960年时,他下面有四个弟弟妹妹。
      只是两个弟弟在后面陆续夭折。
      1960年是个魔幻的时代。
      ‘工农商学兵,五业齐发展。两千斤,千百元,跨淮河,赴江南。人民公社总路线……
      一个接着一个的口号喊得满天飞。
      钢铁产量要一年翻一番,赶英超美赛苏联。
      什么口号都有。
      就是没饭吃。
      农家的锅碗瓢盆古都砸烂,大炼钢铁调拨粮食换飞机。
      到如今,总有人说之前的时代好。
      我不知道他们年纪多大,但我想他们应该没有经历那一段。
      配给制度下的西南农村,一到五岁的孩子,一天是二两粮食;6到10岁每天是三两,10到15岁每天四两粮食。
      从十六岁开始就是大人,每天8两粮食。
      老辈人口中,前面撒种子下去,后面的人刨出来擦擦就吃,不是一个夸张的说法,是事实。
      以上这些各种震天响的口号以及各种要命的制度,伴随了王大祥的童年和少年时期。
      在随后,在1972年的时候,王大祥成了大人。
      他是城镇户口,在不吃干饭不吃白饭,要用自己劳动换饭吃的号召下。
      开始下乡去做知青,这一下,就把他整到滇省边境的村子中插队。
      那时候他,并不是二十多年后,和天子一起

第52章 他的过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