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十三章 意外局面[1/2页]

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 大明第一帅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万众瞩目,为期数日的投票终于结束了。
      结果,令人愤怒!
      准备来说,令文官们愤怒。
      票数对比,惠王六十二票,吴王八十票。
      “怎么可能!”
      户部尚书赵勉拍着桌案喝问:“整个京师的文职京官一千六百七十一人,怎么才有六十二票?”
      “赵部堂......不是每个官员都有资格投票的,陛下要求四品以上官员......”
      吏部堂官小心翼翼地道。
      文官主力是六部,看似京官扎堆,大大小小几百号人,实则能投票的少的可怜。
      比如户部:有一个尚书,正二品。
      左右两个侍郎,正三品。
      再往下就是分管各地清吏司的郎中,正五品,有十几个。
      下面都是六七八九品,还有更多不入流混饭吃的。
      有的官阶是五品,但散阶虚衔是从四品的,也来凑热闹。
      结果很打脸,压根不算数,只算官阶。
      朱元璋设置四品为门槛,一波断送了文官的优势。
      也就说,户部满打满算,四品以上的官员就区区几人!
      六部加起来,能有资格参与投票的不到二十人。
      通政司有四个,一个正三品通政使,两个左右通正、誊黄右通政,都是正四品。
      翰林院光头,最大的学士才正五品,不配投票。
      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五寺加起来有十几张票。
      还有国子监,顺天府,苑马寺......
      其他小衙门,如钦天监,上林苑监,太医院、五城兵马司、京卫武学、僧录司、道录司等等。
      他们只能看热闹,连站队都不配!
      文官部门握票最多的当属都察院。
      四品以上的官职就有六个,且每个官职人员无限制,有的官职只有一个人,有的官职好几个人。
      一个都察院握的票数,顶得上大半个六部。
      但能投票的,也不多。
      都察院之所以很多职位不设置人员上限,是因为都察院的御史经常出差,去全国各地巡视,挂个品级高点的职位,在外指点江山有底气。
      但他们人都没在京师,投个锤子票?
      沉默了片刻,赵勉像是反应过来,对吏部官员喝道:“吴王那八十票怎么回事?莫不是大风刮来的?”
      作弊肯定是没法作弊的,统计权在吏部这。
      吴王有这么多票,确实让人费解。
      就算所有四品以上文官全都投他,也不一定有八十票。
      多余的票哪来的?
      谁投的?
      吏部尚书詹徽叹了口气:“是京卫投的票。”
      京卫?
      詹徽沉着脸道:“这次最大的变故是京卫!”
      赵勉的脑袋上冒出一个大大的问号:“京卫的武将也算京官?”
      没人回答他,因为他们知道,严格来说肯定是算的。
      只是大家下意识的把京卫排除在外。
      因为驻守京师附近的京卫,是皇帝的亲军十二卫!
      那是朱皇帝自己的嫡系!谁也调不动!
      五军都督府管不着他们,兵部也管不住他们。
      亲军上十二卫,是朱元璋称吴王时设立的侍从亲军,原本是十七卫。
      分别为:武德卫、龙骧卫、豹韬卫、飞熊卫、威武卫、广武卫、兴武卫、英武卫、鹰扬卫、骁骑卫、神武卫、雄武卫、凤翔卫、天策卫、振武卫、宣武卫、羽林卫。
      到了洪武十五年,设置锦衣卫,重新调整,形成如今的亲军十二卫:
      锦衣卫、旗手卫、金吾前卫、金吾后卫、羽林左卫、羽林右卫、府军卫、府军左卫、府军右卫、府军前卫、府军后卫、虎贲左卫。
      历史上经常提到大明皇帝的亲军二十六卫,就是在朱元璋十二卫的基础上扩充的。
      主要是朱棣造反成功后,把自己燕王府的几个护卫编入亲军。
   &nb

第七十三章 意外局面[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