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这道哭声砸在赵二虎的心上,特别是庞青云提出朝廷有人脉路子,他想想确实是可以一试。
“好!”赵二虎站起身来,挥手大声喊道:“当匪,我们要当最大的!”
话音刚落,石锦标就提出了异议,他不信任的指着庞青云。
“你以前是清军,现在带我们投军,不黑不白的,凭什么信你?”
“唰——”
姜午阳听到这句话后,立马掏出了手中的刀子,对庞青云示意。
“纳投名状!”
投名状在古代用于忠诚之征,意思是加入一个组织前,以该组织认可的行为表示忠心。
一个人在加入什么组织时,必须递上一份“投名状”,有了这“投名状”才能落草为寇。
所以说“投名状”就是一种诚信的象征,表示你在加入一个组织的时候,为了表决心立的一份契约、保证书或军令状。
其实“投名状”一词,应该最早来源于小说《水浒传》中,林冲第一次上山时,王伦向他提出了要纳投名状的要求。
当时的投名状是让林冲山下杀一个人,就是纳了这投名状。朱贵这样向林冲解释的:“但凡好汉们入伙,须要纳投名状,是教你下山去杀得一个人,将头献纳,他便无疑心。这个便谓之投名状。”
“投名状”是让加入的人死心踏地的一个重要手段,一旦投了它,人生就再也别的可走之路,只有硬着头皮干下去。
因此有人说投名状就是忠诚的象征,勇敢的表现,决心的代表。组织也可用“投名状”来约束加入者,防止他们背叛。
当年林冲在梁山献了“投名状”,就与梁山签下了“生死状”,只能一心一意地在梁山生活,还不得不随宋江向自己的仇人招安。
所以这“投名状”在古代的约束力是很大的,一般人是不能不履约和背叛的,一旦签了,你这一生就已经交给组织了,别无所求,没有后路。
就算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一代豪杰的豹子头林冲,也只有叹息的份了。
……………………
庞青云接受了纳投名状的要求,他和赵二虎、姜午阳一起来到了一个阴暗的地窖。
地窖里绑着三个平民,赵二虎、姜午阳身为土匪,并没有什么心理负担,手起刀落各杀了一个人。
现在轮到庞青云“签字画押”,他虽然是心有不忍,但还是下手了。
“记住我这张脸,下辈子投胎找我报仇!”
说完,一道银光一闪,剩下的最后一个人也死了。
深夜的月光照射下,一团火堆熊熊燃烧着,庞青云、赵二虎、姜午阳指天盟誓结为异性兄弟。
“今有庞青云……赵二虎……姜午阳……三人纳投名状,结兄弟义,死生相托,吉凶相救,福祸相依,患难相扶!”
“外人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
“兄弟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
“天地作证,山河为盟,有违此誓,天地诛之……”
就在庞青云兄弟三人结拜的时候,之前提出质疑的石锦标还是不相信庞青云,他带着几个人选择拆伙离开。
《投名状》的主线故事就此开始,庞青云兄弟三人今晚纳的投名状,将会是他们未来的催命符!
第183章 纳投名状[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