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8章 日军的第一波伤亡[2/2页]

我都俯瞰战场了,你说我不懂指挥 属性纯良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  “还有埋伏在暗处的支那军队,正在突袭帝国的侦察兵。”
      “这些该死的支那人,良心大大滴坏了!”坂田太郎的脸色瞬间阴沉。
      “联队长阁下,我们得立即进行反击,灭一灭他们的气焰!”佐藤二郎继续怂恿,早已经迫不及待。
      “对,我们应该立刻炮轰,给那些华夏人一个大大滴教训!”
      “嗯,不仅要炮轰,还要将广福的情况,迅速报给空军,让他们在南路的主攻打响之前,赶来增援!”
      坂田太郎点头赞同道,眼神中透着几分杀气。
      他迅速下达命令,周围的军官们也纷纷行动起来,一面联系空军,一面准备集中所有的火炮,报复广福的华夏守军。
      而就在这时,连续三声地雷爆炸的声音响起,紧接着还有一阵枪声,以及手雷爆炸的声音传来。
      第十二联队的军官们再次被激怒了,纷纷大骂道:
      “八嘎雅鹿,这些华夏人居然还敢反击,简直太狂妄了!”
      “别让他们得意了!立刻做好准备,炮火要覆盖整个广福镇东面的支那人阵地!”
      日军指挥部直接被这些地雷陷阱和突袭激怒,炮兵中队开始部署阵地,架设大炮,士兵们将一箱箱炮弹搬出。
      “今天,我们要给那些华夏人一个大大滴教训。”
      炮兵阵地上,一名年轻的炮兵军官看着在晨风中飘逸的太阳旗,激动地说道,语气中满是轻蔑。
      “没错,等我们的炮火一响,他们就知道什么叫绝望了!”另一名军官附和道,满脸自信。
      *
      与此同时,陈望正假装在看地图,实则透过系统的俯瞰视角和前线侦察兵的视野,在观察战场。
      日军的战前侦察行动已经展开,而后方主力的整齐队列和分工,以及迅速架设起来的炮兵阵地,无不显示出他们的专业。
      除此之外,陈望通过侦察兵的视野,捕捉到的坂田太郎临时指挥部的大体位置。
      不过,那只是一个模糊的轮廓。
      “小鬼子的炮兵居然准备得那么快,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啊!”陈望心中暗暗想道。
      不过,那些精心伪装之下,难以识别的地雷,无疑给了日军侦察兵一个大大的教训。
      而通过俯瞰视野,确定了日军的兵力和行动之后,也让陈望确信自己的判断没有错。
      此时此刻,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继续完成他的三重防御部署,必须抓紧时间,继续推进。
      “陈师长,一直都是这样的吗?”周品扭头看向胡琏问道。
      他看到陈望盯着地图出神,不时还自言自语,声音中透出几分不安。
      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指挥官,他知道陈望此刻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毕竟,他还那么年轻。
      但这种情况,看着就不正常啊,他很担心陈望突然间就疯了!
      “是的,周师长。”胡琏回答道。
      周品听罢,脸上微微一惊,但不等他再说什么,陈望已经扭头看向了他,当即道:
      “周师长,按照原计划,我们现在应该立刻抽调一部分人,到广福镇后方构筑真正的防御工事。
      那才是广福保卫战,甚至是反击战的关键。”
      周品听了,不由得有些犹豫。毕竟,他没有陈望的视野,面对强敌,事到临头,自然信心不足。
      “可是,现在鬼子刚刚来,什么实力咱们还不清楚,抽调部队构筑工事,是不是太危险了?
      万一鬼子的进攻过于猛烈,我们能撑得住吗?
      而且,如果到时候打着打着就撤兵,军心会不会尽丧?
      这......这可没有前例啊!”
      “我明白你的担忧。”
      陈望认真地看着他道:
      “但这是我们唯一的选择,日军恐怕会很快进行空袭和炮击,我们不可能死守,必须准备好以退为进,伺机反攻。”
      周品听罢,尽管心中仍有不安,但陈望的坚定又让他感到一丝信服。
      他知道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不能再犹豫不决,深吸一口气后,随即决定将自己的疑虑压下,集中精力在眼前的战斗中。
      “胡琏,去通知各部队,立即按照计划调整部署。”陈望见状,当即下达命令道。
      “是!”胡琏立刻应道,转身去传达命令。
      而此时,随着炮兵准备完毕,坂田太郎的心中充满了信心。
      他看着身边的军官们,目光中透出对国军防御能力的不屑。
      “等炮兵准备好,咱们就让那些华夏人见识见识,帝国军队的实力。
      别说是这几颗地雷了,就算广福镇全都埋了雷,也挡不住帝国军队的进攻!”
      很快,炮兵阵地上,日军士兵已经开始装填炮弹,准备进行轰击。
      几名年轻的炮手满脸兴奋,似乎胜利就在眼前。喜欢我都俯瞰战场了,你说我不懂指挥请大家收藏:

第68章 日军的第一波伤亡[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