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三十八章 普天迎正旦,黎庶展欢颜6[2/2页]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袁术十八岁时,吃饭必须拌着蜂蜜与乳浆。
      这在当时落后的生产力水平下,可谓惊人的铺张浪费。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袁公路年十八,常饭乳,食蜜饭。《录异传》
      这种“无蜜不食”的习惯,也伴随了袁术终生。
      建安四年(199)袁术在寿春,饥饿困败,士卒离散;绝境之下,竟然还在“寻找蜜水”。最终求蜜不获,呕血死。
      时盛暑,(袁术)欲得蜜浆,又无蜜。坐棂床上,叹息良久,乃大咤曰:“袁术至于此乎!”因顿伏床下,呕血斗余而死。韦曜《吴书》
      如果从饮食健康的角度看,袁术对糖分的长期过量摄入,很可能已经摧毁了他的健康,因此才会激愤猝死。
      说得通俗点,就是袁术可能有糖尿病。
      吴国少主孙亮,亦喜食蜜糖。
      按《吴历》与《江表传》记载,孙亮喜欢吃“蜜渍梅”与“蔗糖浆”。
      (孙)亮后出西苑,方食生梅,使黄门至中藏,取蜜渍梅。《吴历》
      (孙)亮使黄门以银碗并盖,就中藏吏取交州所献甘蔗?(即糖稀)。《江表传》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前文已述,梅味甘酸,与蜜搭配,自然是甜美沁人。
      不过考虑到彼时的孙亮不过十余岁,便奢靡如此,那三国统治阶级的腐朽,也便足见一斑。
      好了,这下我们来说说糖稀,也就是饴糖。
      由于两汉魏晋时代制糖技术较差,因此方糖、砂糖一类的调味品并不存在,类似石蜜(冰糖)一类的西域贡品,极为罕见,不可能得到普及。
      彼时用作甜味剂的,除蜜之外,主要就是饴糖。
      饴糖粘稠多汁,与蜂蜜相似。
      三国时代,益州人特别喜爱吃甜食。
      曹魏新城太守孟达,称“蜀地猪羊,肉味偏淡,因此人们喜欢以饴糖、蜂蜜增味”。
      新城孟太守(指孟达)道:蜀猪肫鸡鹜,味皆淡,故蜀人作食,喜着饴蜜。曹丕《与朝臣诏》
      孟达是关中右扶风人,马腾老乡,少年入蜀,历仕刘璋、刘备、曹丕、曹?彼闹鳌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他对益州十分了解,所见所言,自然十分可信。
      其实蜀地“嗜甘”的口味偏好,可能与荆楚地区的文化传播有关。先秦时代的楚辞当中,有大量“瑶浆”、“蜜饵”、“甘酪”一类的记载,可见楚人嗜甘,由来已久。
      ??蜜饵,有?些。瑶浆蜜勺,实羽觞些。《楚辞招魂》
      先秦时因为气候因素,楚人除了嗜甘,还嗜苦,大抵是以此驱散脾湿水热的负面影响。
      川地的口味,与楚地稍有不同;
      蜀人除了喜甘味,另喜辛味。
      在无辣椒的时代,蜀人喜食极辛的茱萸。
      这种习俗,后来逐渐发展为“嗜辣”,乃至无辣不食。
      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运动,更是将这种风气发扬光大。
      今日川菜中,有相当比例的甜辣口味,大约就源自中古时代的习俗遗留。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

第一百三十八章 普天迎正旦,黎庶展欢颜6[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