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章 略卖疑云[2/2页]

大唐奴牙郎 夜尽长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r/>      以粳米作为等价参照物。
      现如今的中国,粳米市场价大概是2.5元一斤。
      而唐玄宗的天宝年间,粳米卖到了10文一斗。
      一斗大概是5.9公斤,那么一贯钱的购买力差不多等价于2950元。
      30贯就是88500元,接近9万元。
      这么多钱,如果以死契为准,可以购买四个壮年男奴。
      至于周定海,则成了这场交易的奴牙郎兼保人,一边联系蒋育,一边沟通买家,帮忙双方完成了整个交易的所有流程。
      在那锁柜的抽屉中,除了这张私契,还有一张蒋育自己写下的卖身自荐书。
      在自荐书中,蒋育详细说明了,他为何要卖身,卖身价格,相关责任,绝不后悔等要则。
      而且,文书上,还有蒋育的签名和手印。
      周则看见蒋育的这份自荐书,顿时乐开了花。
      他对着罗三娘和周钧大声说道:“自荐为奴,何来良人略卖一说?有此文书为证,父亲的冤屈可以洗刷了!”
      周钧拿着蒋育的自荐书反复看了几遍,有些怀疑,事情真的那么简单吗?
      按照唐朝奴牙交易的流程,奴牙郎每居间一笔奴隶交易,都需要牵涉到七方参与者,他们分别是:买家,卖家,奴标,保人,知见人和两京诸市署。
      买家和卖家,这两个好理解,就不细说了。
      这奴标,指的就是被当做交易品的奴婢。
      保人,就是对这笔交易提供担保的责任方,一般是家世清白、没有违法乱纪案底的良人,当然,奴牙郎或利市郎(居间方)也可以承担该角色
      而知见人,就是这场交易的协同见证人。这个角色与保人有些类似,但承担责任却小得多,一般多是坊正、市丞、街宿这样的半官方角色。
      至于最后的两京诸市署,有点类似于如今交易中心的官方角色。
      一整套交易流程,大致是这样的:
      一、买方、卖方、保人,三方首先订立私契,写清楚交易品奴婢的姓名、性别、年龄、疾病等信息,还有交易价格、交易日期、退换条件等等。
      这个私契,有点类似于现代商业中的意向协议。
      二、私契签订完毕后,保人(或居间方)拿着这份契约,和知见人一起,到两京诸市署去办理官契。这官契,自然就是现代商业中的官方制式合同。
      三、两京诸市署会检查私契细节,并收集相关的材料,汇总备档,最后办理官契。
      四、以官契为准,两京诸市署下属的市司会发放奴婢交易的市券。这市券,就类似于现代官方的办讫证明一类的东西。
      五、奴牙郎将办理好的官契和市券交给买家,买家将钱交给卖家,卖家再将奴标交给卖家,并将奴牙郎的居间费支付。
      到此,一次完整的大唐奴隶买卖,就宣告结束了。
      至于蒋育的这个单子,由于是自荐为奴,所以卖方和奴标都是他本人。
      虽然少了一方参与者,但所有文书齐备,手续完成。
      无论是私契、还是自荐书,白纸黑字都写的清清楚楚,签名和手印都清晰可见,周定海略卖良人一罪,按理说根本无法成立。
      但是,官府既然将周定海逮捕了,那么就说明这个案子,必定另有隐情。
      周钧心中疑惑,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第2章 略卖疑云[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