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结交到了许多挚友,这也为他之后的问鼎天下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燕巽一开始并没有日月换新天的想法,他在书院中慢慢长大,受着大儒们的教导和家中那一箱子书的熏陶,心中自有一股责任感。
他跟着母亲离开京都的时候,已经记事了,也始终记得自己的身份,每当朝中又传出令院中的大儒们都摇头叹气的事迹,他心中总有些羞愧。
朝中许多荒唐的事,都是李国丈借着李贵妃的势肆意妄为,那位李国丈便是他名义上的祖父,那位昏庸的皇帝则是他的外祖父,他每每听说那些事,心中都极为难受。
三公主看出了儿子的异样,便耐心询问,等燕巽将心事道出,三公主心中既欣慰又愤恨,欣慰的是儿子小小年纪就已经如此明事理,愤恨的则是父皇和魏国公府行事如此荒唐,就算他们离开了京城,儿子已经要受其影响。
她只能耐心安抚儿子,但见他依旧不能展眉,心中焦急,想出了一个注意,将手上的部分钱财和人手转交给儿子,让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缓解心中的愧意。
她本来以为儿子就是救一救那些被朝中争斗波及到的无辜之人,没想到时间久了,燕巽做的事越来越多,书院中许多学子都隐隐以他为先,也跟着尽一己之力,努力挽救那些无辜的生命。
第142章 解惑(五)[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