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5章 峭王归降[2/2页]

再续雄汉 第一楼主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这还不算上李?的麒麟卫。六万余人,浩浩荡荡的赶往难楼部落,前日李?不在大营之时,峭王特来请降。
      李?不在军中所以特定于今天。李?行至难楼部,峭王早已严阵以待,将兵器全部收缴后。
      李?开始讲话,难楼不识天数,岂是天兵的对手,才落得身死的下场,既然难楼已死,某也不会对你们再定杀手,但需要你等拆分为数万个等份,安置于幽州各地。
      尔等放心,定不会区别对待,若遵纪守法会享受与幽州百姓同等的待遇。不愿迁去幽州亦可,但需你们拆散原本的部落结构。
      重新划分为部落,每个部落不可超过万人,且需每部落出一千兵马,组建“八旗军”助我掌控草原。
      同享待遇,作战勇猛者,亦可加官进爵,子女也可入幽州学府求学,学习天朝文化。学有所成者,可为官,可回乡,但回乡者,需缴纳一匹战马,方可。
      留于幽州者,则不需要。尔等可有问题。
      这时有人上前道:我等五谷不分,如何能在幽州安然度日,你且放心,去到幽州自会有人教导。你们不能聚集在一起,同一脉者可与汉人杂居。
      这时李?问到,峭王难楼部共有多少人,回将军,难楼部共有约四十万人,除去战死的,再减去一些汉人,只有三十万。愿意迁往幽州共有二十万左右。
      牛羊不可计数,李?大手一挥到,留下足够自给自足的,其余皆赶到幽州去,尤其是马和牛,羊尔等可自行决断,但牛马不可擅动。
      李?令徐晃麾下带一万骑兵将这些乌桓百姓迁往幽州。有了这些绵羊,足够乌桓百姓数月之用,对幽州的粮食没有多大压力。
      到时早就可以秋收。
      李?将忠于难楼之人,尽皆杀死,连老弱病残都没有放过。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难保其中有难楼的死忠,趁机鼓动乌桓百姓。
      将留下的十万人,分为十个部落,全部打乱,将有仇的部落分开,这样也是为了更好的管理。按理说十万人,应该能出两万骑兵,但是因为之前难楼已是穷兵黩武。
      如今只能再出一万骑兵左右。还是将之前的五千骑兵加入才行。
      李?为他们发放马匹,又将武器还于他们,交由峭王统领,李?将他们命名为“正白旗”铠甲由上谷郡打造,各郡都有铸器司,但能打造千余已是极限。
      再多便需要想李?报告,才行。所以先有了,旗帜,铠甲后面才补齐。
      统领之位,三年一换,最长可任九年,这样就可有效避免拥兵之重的现象。由十位千夫长投票产生,不可由上一任指派。
      统领卸任后,才可回幽州与家人团聚,之前,只有在过年之时,或立下大功才能相见。
      留如此多的异族也是暂时的,待李?将,和连,素利等人全部解决之后,会在草原合适之处,建立城池,将他们迁入城中,再从中原或幽州之地迁来汉人。
      再可开垦之处,种植庄稼,其余之处才是放牧的地方。相信几十年之后,足以将这些异族汉化。
      再传授知识,说不定李?有生之年就能看到,但此事是个浩大的工程,需要两代人,甚至是三代人的努力。
      这时郭嘉等人在一旁道:主公这阳谋极妙,百年之后,主公便是功盖千秋之人。我等也会彪炳史册。
      古人是极其重名声的,能名垂千古自是十分欣喜。田丰,荀攸等人也是露出喜色。
      李?只好挥挥手道:只是迈出第一步,以后的路还很长,说不定要依赖诸位。况且这只是某一厢情愿的结果。
      最后结果如何还需要试过才知道,别高心太早。小心“竹篮打水一场空”,好了,相信志才,与汉升也快了。得抓紧时间,争取在会盟之前,将此事解决。
      乌桓人自然有不愿意之人,李?对此只有一句话,就是杀,将反对之人杀个干净。既然你不愿配合,那你连活着的机会都不会有,半月之后,大局以定。李?也下令杀了数千不愿配合之人。

第45章 峭王归降[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