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李明远还在睡觉的时候。
陈杰新和陈杰胜二人,就带着一帮泥瓦匠,和一些乡亲赶了过来。
李明远知道二人,对盖房子的事情上心了。
当即和老爹商议好了房子的地基,陈杰新二人立即带人开始忙活。
农村只要一家盖房子,都是全村家家帮忙。
村里人听说状元公家盖房子,都纷纷派人过来帮忙。
李明远也不好占便宜,但凡前来帮忙的,一律管三顿饭。
而且是有酒有肉有香烟,这让乡亲们干活的热情更加高涨。
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在东边的一片空地上,挖好了五间房子的地基。
次日,老爹就开始张罗摆酒和放电影的事情。
虽李家是外来户,在陈家堡几乎没有什么亲戚。
但整个陈家堡的人,几乎都出动了。
每家至少都抽出了一个人前来帮忙。
大伯和三姑两家人,更是全部出动。
吃过午饭后,家家户户的桌子、板凳、碗筷都被借了过来。
全部都摆在了西边的晒场上。
村里的大食堂内,也开始忙碌起来,
洗菜的洗菜,烧菜的烧菜,热火朝天,欢声笑语。
陈杰良和李家是姻亲关系,也是举家前来帮忙。
请客的人选,几乎都是由他亲自圈定。
但凡教过李明远的老师,以及镇上、县里的相关领导。
都被他加入了客人的名单中。
他还亲自去镇上借了两辆自行车,自己骑着一辆去县里和镇上请领导。
另外一辆交给了李明远,让他去请老师和其他客人。
八十年代,自行车被称为家庭三大件之一。
尤其是改革初期,还是非常稀罕的。
谁家里如果能有辆自行车,估计做梦都能笑醒。
永久自行车,也是到八十年代后期,才开始投产。
这个年代,老百姓的物质、文化水平都不高。
一个有技术的老工人,月工资也不过三十几块钱。
农民的收入要更低,一个月平均在十块钱左右。
而一辆永久牌自行车的价格,却在一百二到一百八之间。
一个工人要5个月不吃不喝,才能买一辆自行车。
农民要想买自行车,那几乎是和做梦差不多。
这让李明远心里涌动着投产自行车的念头。
他骑着又高又笨重的自行车,行驶在坑洼的土路上,脑子里却在思考着种子公司孵化计划。
现在手头上已经有八千多万港币。
等以后订单全部完成,还会有近三亿港币的资金回笼。
有了这些钱,起码能孵化三四家公司。
要想孵化种子公司,首先要将明远投资的框架搭建起来。
而后以明远投资的身份,注册一批公司,开始孵化。
第一个孵化的肯定是新潮流服饰。
着手新建新潮流公司的厂房,生产高档服装,拓展奢侈品业务。
一想起后世的那些名牌包包和衣服,动辄几十万,上百万。
他心里就非常热切。
觉得这块蛋糕,自己怎么也得要分一块下来。
想到建厂房,李明远又想到了建筑公司。
也让他想到了一个牛人程彦宏,这个在世界建筑业叱咤风云的港岛人。
程彦宏在米国留学,学习建筑和设计。
回港之后,工作了不到三年,就组建了泰安建筑公司。
由于他重质量,讲信誉,而且设计一流。
在二十世纪的时候,泰安建筑就是一块金字招牌,质量合格率是百分之九十九。
曾承建和设计了许多世界高楼。
著名的港岛第一高楼,就是他设计和建造的。
他本人也因此成为了世界顶级的建筑师、设计师。
李明远计算了一下时间,这个牛人现在还在建业公司打工。
这让他有了将牛人挖过来。
而后去
第043章 黑色黄金周[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