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内部电路板数量达30个,通话时间只有35分钟,而充电时间却要10小时,仅有拨打和接听电话两种功能。
      可在当时,这部手机的诞生,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无线通信的诞生。
      这让人们看到了无线通信的希望,可是手机真正投入市场,却是在10年以后。
      从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马丁带领着他的团队,对第一部手机进行了5次技术革新。
      每一次都成功地让手机变得更小更轻。
      到八十年代初,他设计的手机已经只有450克了。
      不过,当时的手机价格相当昂贵,达到4500米元。
      八十年代初,摩拉第一部手机面向市场出售。
      此时,马丁选择离开摩拉,自己创业。
      他和另外两名合伙人一起,于当年10月,开办了一个为手机工业提供软件,和手机计费系统的公司。
      很快,公司取得了成功,八十年代中期,马丁将公司售出。
      马丁一直致力于研发手机,但当他发现无论手机变得多轻便,也没有如他所料想的那样普及时。
      他开始思索其他原因。
      他发现,干扰、串音、杂音现象,经常发生在手机通话过程中。
      手机通话质量,已经成为了阻碍手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实现自己最初的梦想,把人类从固定电话中解脱出来,马丁决心放弃手机机身的开发事业,转投无线技术领域。
      九十年代初,马丁创办了无线技术公司,创办的灵感来自于几个很有天赋的斯坦福大学的专家。
      他们开发了一种利用天线,收发无线电信号的全新方法。
      公司开发的技术名为“智能天线”。大多数时候,无线电都是用一根单独的天线来收发信号。
      而“智能天线”却能利用一个阵列里的少则4根多则12根天线,产生定向波束,使天线主波对准用户信号达到方向,达到充分高效利用移动用户信号,并删除或抑制干扰信号的目的。
      到二十世纪初为止,无线技术已经在国内、倭国等17个国家有了业务。
      并且将这项技术集中使用在2g、2.5g及3g无线标准上。
      马丁认为智能天线技术,能为2g、2.5g和3g构筑一个更为强劲、服务质量,更令人满意的无线通信网络,并为网络系统运营商,和无线用户节省上万亿米元的费用与成本。
      但马丁对无线网络的服务质量,仍然很不满意,承诺让每一个人,都享受价格合理,且无处不在的无线宽带网络……
      李明远很快就走到马丁身边,热情招呼:“你好,伟大的发明家。”
      “你好。”马丁打量着李明远:“我们好像并不认识。”
      他又眉头微皱,有些不悦的看向任华为:“这就是你说的惊喜?”
      “当然,我一定会给你一个天大的惊喜。”李明远笑道:
      “因为我知道如何将移动通讯电话,变成更小、更轻、价格更便宜,人人都能使用的手机。
      这种手机不但有发信息、通话、还有看电视,听音乐、看书学习、玩游戏、发邮件、上网聊天等功能……”
      他又开启了忽悠模式,将后世的手机,向马丁一一描述。
      将那个伟大的发明家忽悠的一愣一愣的,瞪大着眼睛,不可思议的看着李明远,显得既亢奋又激动。

第169章 手机之父[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