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百一十六章 卢俊义:那一日,哥哥在我的脑袋上敲了三下![2/2页]

从李元芳开始 兴霸天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在眼里,随意地答道:“我是家道中落,被阿郎所救,如果没有阿郎,怕是早就冻毙街头了……”
      曹正仔细观察,发现对方的语气里虽有感激之意,但眼神毫无波动,就像是复述一件稀松平常的小事,手指顿时在刀柄上摩挲了几下,涌动出一个戾气。
      但他并未真正做什么,反倒是刻意攀谈起来。
      等彼此聊熟悉了,曹正已经完全确定对方是心性凉薄之辈,表情彻底冷淡下来:“李管家累了,今日就说到这里吧……”
      李固此时确实累得不行了,感觉倒下就能睡着,打了个长长的哈欠:“那我走了,告辞!告辞!”
      他转身离开,没有发现身后李固那凌厉的眼神:“此人留在书院,必然是个祸害,得找个机会收拾了……”
      “李管家,过来!”
      且不说曹正在相处了短短两刻钟,就看清了李固是个坏胚,这位任劳任怨的管家刚刚想去休息,就听到李彦的呼唤声。
      他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后院,看见一群魁梧的大汉,坐在一个个蒲团上,仰首看着年轻的院长,气氛难以形容。
      反正跟讲室里面稚子学习的朝气蓬勃很不一样,有种双方都受折磨的感觉。
      李固很快知道,自己的感觉是对的,因为这位林院长的表情很不好看:“你去定十份香饮子,作为课件茶饮,选周家铺子的香薷饮,要热饮。”
      看到这位难受,李固就很开心,哪怕累得完全不想跑腿了,但还是强提一口气,宏声道:“是!”
      李固去定外送了,李彦转过头来,看着这一群好汉们,还真有点难受。
      事实证明了,调教一群没有天赋的人,过程是很痛苦的。
      他目前并没有讲什么高深莫测的授课内容,就是从《论语》和《孙子兵法》入手。
      这可以说是文武里面最容易入门的两本书籍,谁都能聊上几句,但也是最博大精深,难以彻底吃透的两本书籍。
      尤其是《论语》,即便是儒学宗师,都不敢夸下海口吃透,甚至孔子都不行,因为这个时代的儒学早就成了大杂烩,当真是百花齐放,什么学说解释都有,阅读理解做得太厉害后,孔子即便重生过来,保证也得懵掉,然后一个个兜抽过去,你们敢说这是儒家?
      李彦原本授课也挺勉强的,直到有了【思维殿堂】,才把后世无数人注释探讨的成果,用一种最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解出来,无形中已经大大降低了门槛。
      他的目的也不是培养书呆子或者纸上谈兵的将领,更多的是让这群好汉拥有更全面的思维方式,更大的格局,才能拥抱更广阔的未来。
      朱武和蒋敬显然是最能听懂的,也获益匪浅,每次来都听得异彩涟涟,而他们大部分时间还要去教稚子启蒙。
      接下来直接断档,到了安道全、花荣和时迁虽然是第二梯队,能理解的部分就比较少了,只能死记硬背,指望着遇到类似时能够灵光一闪。
      第三梯队的索超和张顺就比较尴尬了,眼神里大多数时候都是茫然的,估计死记硬背都记不下来。
      第四梯队是卢俊义,全程茫然。
      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听什么?
      在正式教卢俊义之前,李彦很难理解什么叫“一个人练武练得脑袋里全是肌肉”,现在明白了。
      说他蠢吧,卢俊义习武很快,之前教他运劲时,理解能力是相当可以的。
      说他不蠢吧,认单个字还好说,整句话就有些费劲了,别讲《论语》和《孙子兵法》,《三字文》他都不见得能吃透。
      最后的总结,也只能是完美的诠释出一句话,天生不是读书的料。
      而除了朱武和蒋敬外的其他人,虽然没到卢俊义这地步,也即便学习下去,恐怕也不会有太大的效果,事倍功半。
      李彦想到大唐时期的上官婉儿,再对比眼前这一双双略显呆痴的眼睛,不禁暗暗叹了口气。
      要不别造反,让赵宋王朝苟延残喘着得了?
      不行!
      自己选的路,硬着头皮,也要走下去!
      所幸当某位管家拖着行尸走肉般的步伐,回到书院,在门边上倒头就睡时,李彦的天赋栏同样一闪。
      一个师者梦寐以求的天赋,终于改变了状态。
      【贵为人师(生效)】
      李彦起身,走到傻乎乎的卢俊义身前,拿出戒尺,在他的脑袋上敲了三下。
      啪!啪!啪!

第六百一十六章 卢俊义:那一日,哥哥在我的脑袋上敲了三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