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九百零四章 现在对待士人多么和颜悦色,将来打下的板子就有多重[2/2页]

从李元芳开始 兴霸天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蔡京理所当然地道:当然能,殿下抬高六部职权,是为了改变前朝惰政,中书省为政之本,总辖六部,如何不能管理?
      梁世杰有些不甘:可如今的礼部官吏,多有妄言,甚至有人讥讽父亲这位右相名不副实,他们只听李尚书的……
      换成以往,梁世杰不敢这么说,是蔡京让他们不要隐瞒,家人就是要开诚布公。
      而听了这话,这位右相也不以为意地笑了笑:愚昧小人,害人害己,理会作甚?老夫为一国宰相,都是矜矜业业,不敢懈怠,他们反倒觉得老夫名不副实,当真可笑,试问在开国君主麾下,哪位宰相是能独揽大权的?
      梁世杰张了张嘴:这倒是……
      对此蔡京点得倒很透,反正即便被听了去都无妨:各部权势本是殿下安排,不是中书省的不能贪,不是右相的更不能夺,为官之道,无论身居何位,都要恪守本分,明白么?
      梁世杰赶忙拱手:小婿明白!
      蔡京又接着问道:礼部如今闲话这么多吗?还对何人不满?:
      梁世杰低声道:多有不满,尤其是高尚书和丁尚书!
      蔡京冷笑:不奇怪……
      礼部在六部里面排名不高,却由于汇聚了大量的宋廷士大夫,带下来的坏毛病是最多的,尤其对高俅和丁润的针对。
      士大夫以前就最痛恨丁润,最瞧不起高俅,对于这两位能官居一品,自是相当不乐意。
      但一来敢怒不敢言,二来礼部的官员多为旧臣,也不好多言,只期待这两位犯错,再名正言顺地进行攻击。
      蔡京冷眼旁观,觉得十分可笑。
      且不说高俅和丁润与那位的私交,两人在光复燕云和梁山大局上对新朝的贡献,就看他们如今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
      真正到了尚书这个位置,更多的是把控事务的大局,调和各方的关系,最重要的是能守住本心。
      高俅和丁润就属于政务能力一般,却信念坚定,恪守本分,再加上渐渐的提升进步,尚书之位多么胜任肯定谈不上,但让他们担任尚书,还真的比起那些倚老卖老,私心浓郁的臣子要合适。
      由此蔡京心中也得出结论:若所料不差,将来士大夫遭殃,定是从礼部开始,殿下让国丈任礼部尚书,无形中予以庇护,助其气焰,等到李尚书一调走,或者告老致仕,就是痛下狠手的时候了……
      这也是他将子婿散入六部的原因,哪怕是任闲职,都能助其隔岸观火,把握时机。
      正要再叮嘱梁世杰一番,脚步声接近,管家在外禀告:方腊麾下吏部尚书王庆前来归降,还带了方杰和方玉叶,宫中传信,请阿郎入宫议事!
      明德殿内。
      众位紫袍大员入座。
      王庆投诚的消息,是洛阳八百里快递传来的,群臣传阅后,确定无误,顿时大为高兴。
      卢俊义就笑道:方杰是方腊的侄子,方玉叶是方腊的亲妹,被封为公主,这两位虽不是其正妻与嫡子,但也是嫡系亲属,他们都投了我大燕,此人已是众叛亲离了……
      花荣、时迁、丁润等人也纷纷点头。
      然而吴用微微凝眉,却是持反对意见:方腊得殿下看重,不同于一般反贼,对于自己家人却毫无约束之力,着实有些蹊跷……如果只是逃了一人倒也罢了,但方杰和方玉叶都随王庆来此,臣担心有诈!
      这话引发了一场讨论,大部分人都觉得不会:这般使诈,代价未免太大,只待消息传回,方腊麾下岂不是人心尽失,还如何与我燕军争锋?
      也有部分人觉得:这方腊或许是自知毫无幸理,又听闻殿下仁德守信,为了保家人之命,才特意让王庆作此安排,托妻献子,却又不舍颜面,才会如此别扭……
      蔡京保持沉默。
      此前关于江淮防线的讨论,文武的第一次较量,他险些出丑,也意识到自己习惯于守城,欠缺了主动出击的战略安排,自然不敢轻易发表意见。
      只是本能地,他又开始观察那桌案后面的蟒袍身影。
      而从这位殿下的眉宇间,蔡京似乎看到了……一抹欣赏?
      为您提供大神兴霸天的《从李元芳开始》最快更新,为了您下次还能查看到本书的最快更新,请务必保存好书签!
      第九百零四章现在对待士人多么和颜悦色,将来打下的板子就有多重免费阅读

第九百零四章 现在对待士人多么和颜悦色,将来打下的板子就有多重[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