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糖看向一脸骄傲的苏大哥,收拾心情,继续发言。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会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文化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的......直白点说就是没有具体的答案。”
心里健康教育包括不同的阶段,包括方方面面。
其中小学阶段尤为重要。
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求知欲高,可塑性强......对社会,对世界的认知还处于空白状态。这个时候的性格塑造,三观建立,都是最好的阶段,最好的时候。
......
发言稿上的内容已经全部讲完,但苏糖还想要说更多,因为这样能传递她观点的机会真的很难得。
苏糖从心理健康讲到学生的三观塑造。
什么是三观?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原本十多分钟的个人发言时间,苏糖足足讲了半个小时。即使很多人不认同,但也没有人叫停,因为苏糖的观点真的太新颖了。
在场的很多老师第一次听说心理健康和三观塑造。
无知,就预示着好奇和探索。
现场很多老师都想要了解更多,把本就半桶水的苏糖问得支支吾吾,最后哑口无言。
苏糖,呜呜,想哭,再次后悔当初没有努力学习。
为什么苏糖明显表现出半桶水,但大家依然认可她的观点?
因为苏糖不是无的放矢。
她是有理有据的。
槐树村第一小学就是最好的例子。有些学生成绩好,有些动手能力强,有些体育好,有些唱歌画画好......
只要看过采访文章的都知道,槐树村第一小学没有差生,只是优秀的方向不同而已。而且,槐树村的学生好学上进,活泼好动,不管男女都能歌善舞,能学习,能玩乐......
......
苏糖发言结束的时候,一位满头白发的老者问苏糖,她认为一个老师最重要的是什么?
苏糖呆愣三秒钟,啊?
什么意思?
老者笑盈盈地看着呆愣呆愣的苏糖:职业技能?学识?还是人品?
苏糖毫不犹豫,“人品。三观正。”
但现在的人好像都更重视学历、学识还有技能。
不是说人品不重要,而是很多人对人品的标准不一样。而且,城里、乡下对人品的标准也不一样。
白发老者笑得慈爱,明显很欣赏苏糖,觉得她有着这个时代很多姑娘所没有的朝气和活力,像个小太阳。
温暖自己,照亮别人。
座谈会结束后,白发老者又找苏糖聊天。
苏糖问对方怎么称呼?
白发老者说,“以后你就知道了。”
虽然互不认识,以后也可能对面不相识,但苏糖依然知无不言,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偶尔一两个词还略敏感也没在意。
白发老者随和地笑着,慈爱可亲。
苏糖少了很多顾忌,把自己认为好的值得借鉴学习的观点一股脑地统统说出来,没有先后顺序,没有侧重点,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东一榔头西一榔头,这个观点说一点点,那个观点也说一点点,都是略知皮毛。
其中还聊到苏糖读书时候遇到的一些小事,负责任的老师,很有趣的同学。还有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等等。
苏大哥站在旁边看着闪闪发光的妹妹,一脸骄傲。
最后白发老者说,“你很好,很聪明。”最重要的是,苏糖思想先进、活跃,是一个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小年轻。
然后感慨一句,“老了。未来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了。”
第214章 苏糖:我也不太懂[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