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考虑再三,衡量再三。
陈镇还是决定找黄统一聊聊,想要看看他对槐树村发展的看法,想法。是否和现在的很多人一样,认为应该要同时发展,同时脱贫,同时富裕,否则就是在走资本道路。
多少人的创业激情被一句‘同时发展而泼了冷水?又有多少人因为‘同时两个字而不得不收敛自己的能力本事?
有本事有能力有想法是错。
错在哪里?
错在突出,错在没有和人民同甘共苦。例如陈镇所在的陈家,就错在太会赚钱,太能赚钱,商人脑子,商人眼光......
有时候,有些人不想着一起赚钱致富,想的却是拉着能致富的人一起穷。
你有办法赚钱?
不行,必须一起穷。
否则就是资本人资本心。
直到现在,陈镇都还记着他很小很小的时候的一件小事。
那时候,他很喜欢街上的一家豆花店,老板是祖传的老手艺,做出来的豆花全城最好吃,很多人为了吃一口他家的豆花而走上大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
因为身体的原因,陈镇即使再喜欢也不能天天吃,只能隔上三天五天吃上几口,满足一下口腹之欲,满足一下心情。
但是,有一天,老板的豆花店发生了变化。
老板在旁边卖豆花,但收钱的却是街道的人,理由是这家豆花店已经不再是私人店,而是街道的公共财产,属于大家,属于人民。
老板在辛辛苦苦地卖豆花,满头汗水都来不及擦,而收钱的人则坐在旁边翘着二郎腿当大爷,脾气还不好,对客人呵呵斥斥。
多给老顾客一点?
挖公共财产的墙角,是犯罪。
态度好一点?
是卑躬屈膝,有违人人平等的口号。
豆花老板差点急哭,想不明白怎么就变成了这样?他家祖传的豆花店可能就要断送在他手里了。
一天两天,客人越来越少,生意越来越差。
街道上的人以为是老板在做豆花的时候偷工减料,导致口感变差了,别人不爱吃了,但其实是收钱人的态度太差,没有人愿意花钱找骂
而且,人都有同情心,满头白发老态龙钟的老板在辛辛苦苦地卖豆花,但年轻的身强力壮的收钱人却干坐着,还对老板指指点点,骂咧咧。
不敢帮老板说话,就只能眼不见为净。
突然的有一天,老板干活的时候伤了手,再也做不出好吃的豆花,只能带着一家老少回老家去。
至于做豆花的方子?
老板送给了街道。
但这个方子和普通的豆花方子一样,没有任何区别。至于为什么他家的豆花就特别好吃,特别受欢迎?
老板说,用心用爱。
曾经人满为患,需要排队上大半个小时才能吃上一碗的豆花店从此消失在街道,曾经依靠着老手艺养活一家老小的老板一家人也回了乡下种地......
为什么?
小时候天真无邪的陈镇问祖父,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要这样?
就一碗豆花而已,和资本有什么关系?
工厂的工人靠劳动赚钱,难道豆花老板就不是靠劳动赚钱了吗?
第344章 记忆里的一碗豆花(1)[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