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谁敢嫌弃你?”苏糖一手搂住苏老爹的手臂,娇滴滴地,“谁嫌弃你,我就嫌弃谁。”
“哼。竟然敢嫌弃我老爹,是谁,让我知道了我弄死他。”
苏糖板着小脸,哼哼唧唧,“我爹是全世界最好的,谁都不能嫌弃。”
“谁敢嫌弃,我就咔嚓咔嚓,三五段。”苏糖抬起手,斩,斩,斩,“跺猪草,然后煮熟喂猪。”
“别胡说八道。”苏老爹瞪眼,“姑娘家家的,说话文雅点,不要动不动就打打骂骂,打打杀杀的。”
苏老爹也不明白,明明就长得娇滴滴的一个姑娘,怎么就越来越粗鲁,说话嘴巴不把门?
“姑娘家,要文雅娴熟,要端庄得体,要文明有礼,要温和柔美......”
苏糖瞪大眼睛,一脸惊讶,不敢置信,“爹,你竟然会这么多成语。”
说明什么?
说明老爹的文化水平杠杠的,同一个意思能用好几个成语来表达。
“噢。爹,你好好厉害啊。”
好惊喜啊。
苏糖开心得像个孩子,惊喜得想要唱歌。
“爹,你真不愧是我爹,学习能力杠杠的。”
苏糖拉住苏老爹叨叨,各种彩虹屁脱口而出,排山倒海的要把苏老爹淹没。
苏老爹和所有普普通通的乡下男人一样,没有读过书,所认识的字也是很多年前来村里办开盲班的人教的一些日常用字。
几年下来,几乎差不多都忘记了。
当年,很多人就学了自己的名字、村名等,但几年不写,不会了,忘记了。当然,一直在乡下种田种地,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公社,需要写名字的时候几乎没有,甚至好几年甚至十多年也没有机会写一次自己的名字,所以忘记就忘记了,不会就不会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所以,对于文盲这件事,村里人不介意。
很多人都看不到读书识字的重要,认为种地不需要识字不需要文化知识,所以父亲文盲,儿子文盲,孙子也文盲,全家文盲。
以前苏老爹写个报告,这个字不认识,那个字不认识,需要问别人。但槐树村的人比苏老爹更没有文化,更加文盲。
苏老爹不认识不会写的字,别人也不认识不会写。有时候,一群人脑袋碰脑袋聚在一起,就为了讨论某个字怎么写?这样、那样写到底对不对?
有时候一个字问遍全村人,也写不出来,最后也只能用别的字来代替,或者换一个意思写。有时候,即使写出来,也是断腿缺胳膊,只有自己认识。
一个报告,苏老爹写上三五天是常有的事,因为很多字都写出来,很多意思都表达不出来,干着急,急得直跺脚。
有时候一个字,问这个人是一种写法,问那个人又是一种写法,写出来的字千奇百怪。
这也是苏老爹不喜欢写报告的原因,实在识字不多,写不出来。
太难了。
写报告简直就比夏收更累人。
后来,苏老爹送苏大哥去上学。
苏大哥聪明伶俐,学习成绩好,能写会算,苏老爹骄傲地表示要送苏大哥去念大学,要让他当一个文化人。
那段时间,苏老爹有不认识的字就问苏大哥,甚至让苏大哥帮他写报告。
但是,好景不长,聪明伶
第392章 苏老爹的改变[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