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艰苦的条件也过过,所以大家对住在学校教室里没有半点不适应,甚至喜欢学校教室的干爽、整洁。
教室的墙壁上贴着白色的纸,看起来明亮、干净。白纸上杂乱无章地画着学生们幼稚又可爱的画,为教室增添了几分可爱和温暖。
墙壁的正上方贴着《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下角则挂着《好人好事登记本》......还有一个小画本,上面是各个学生画的画,有画得特别好的,也有画得特别差的,但都一视同仁地收集在小本子上。
讲台收拾得很干净,粉笔、大戒尺、木制的圆规等等随意摆放却不让人觉得凌乱。讲台的一脚上还摆放着一个竹筒,上面竟然插鲜嫩的小野花。
学校已经放假了,但竟然还有人来给竹筒换花,因此可见学生的生活态度,也能从中窥见槐树村人的生活状态。
能有这样的生活状态,物质和精神应该都是充沛的。
民间一直流传着一句话:有精神念诗的人,一定不会是饿肚子的人。
槐树村的生活应该比他们预想的要更好。
最让他们惊讶和喜欢的是学校旁边的室。没想到这样一个偏远的小山村竟然收集到这么多的旧报纸和书籍。
小小的室让不少人移不开眼,他们太久太久没有看书看报纸了,太久太久没有了解外面的讯息了。
自从到了农场,每天睁开眼睛想的是上工,如何才能多争工分多分点粮食,晚上睡觉前想的也是上工......想着什么时候能不再需要上工能好好地睡一觉?
已经很久很久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想上工以外的事情了。
再次看到这么多书,一群人都激动了,眼眶通红,手脚颤抖,嘴巴哆嗦地问苏糖能不能看?
当然可以。
听说平时可以借阅,不少人热泪盈眶。
真好啊。
为同意来槐树村而庆幸,激动。
苏老爹看他们行李单薄,被子又薄又硬邦邦的,一看就不保暖。虽然说南方冬天没有北方寒冷,但晚上也冷,阴冷阴冷的,最容易受寒,对上了年纪的人伤害最大。
一不小心,就留下阴寒体质,以后老胳膊老腿都要受罪。
苏老爹又想办法给他们准备了几张旧被子,“几个人挤一挤,暖和些。”
“你们先安顿下来,有什么需要的就去村委找我,或者找小妹也可以。需要干体力活,可以叫我家老大和小弟......”
苏老爹没有太多时间陪大家说话,他还要赶紧组织人手把房子建起来,一起建的还有苏糖说的实验室和工作室。
研究员嘛,不仅要有实验室,还要有工作室。
至于研究室和工作室有什么区别?具体分工如何?
苏老爹不懂,但听苏糖的。
至于成本增加,工作量增大?
苏糖说,会有回报的。
投资嘛,就不能吝啬。只有让人才住好吃好,心情舒畅并且没有了后顾之忧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工作中去。
而且研究工作和种田不一样,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看出成果的,这可能需要一个月一年甚至好几年十几年的时间来坚持,还有投入。
作为投资者,要有心理准备。
不能急。
更不能躁。
苏老爹叹气,他什么都不懂,但他愿意听苏糖的。
为什么?
因为苏糖去过京市,见识比他广阔,而且苏糖也是为了槐树村更好。
&
第403章 安顿下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