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79章,同米见分别的那5年(求订阅!)[1/2页]

重生大时代之1993 三月麻竹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张宣蛋疼:“你这是多看不起双伶?多看不起我?多不看不起文慧?”
      陶歌打趣:“姐并不是看不起她们。只是换个思路想,要搁我是个男的,有文慧这样的姑娘天天在我面前晃来晃去,迟早有一天会忍不住。”
      张宣反驳:“别把我想得这么肤浅。话说你以前经常穿黑丝在我面前晃荡,我也没把你怎么样不是?”
      陶歌目视前方:“你可没少偷看,别以为姐不知道?”
      “别用“偷看”这么不文雅的词。我那最多叫欣赏,你都穿黑丝在我面前了,我不看几眼,怕打击你的自信。”
      陶歌笑笑,把车停在一栋3层楼底下,吩咐:“下车,到了。”
      “这是?”张宣抬头望。
      陶歌解释:“这是一个比较松散的翻译社,领头的是一个外教,现在在清华教书。
      她的合作伙伴有海龟也有外国人,都是一些长期从事翻译工作的人。”
      听到这话,张宣心里有底了,一个由中外班底组成的翻译社,怎么看应该也是有实力的吧?
      外教的英文名叫olly,中文喊茉莉,是个中年女人,金色头发,有点肚腩。
      似乎和陶歌很熟悉,一见面又是抱又是搂的,还脸贴脸。
      说明来意,简单介绍一番,茉莉直接打开一个抽屉,把英文版旳“发条女孩”拿给张宣。
      张宣礼貌笑笑,接过就认认真真看了起来。
      见到张宣很快就进入状态,原本还在闲聊的陶歌和茉莉也是停止谈话。
      各自拿一杯咖啡坐在旁边,观察张宣的反应。
      这老外的翻译水平相当可以啊,一口气看了10页,张宣得出这个结论。
      不过可以归可以,但涉及到科幻的专业名词时,还是有一些擦边球,没有用到最准确的词汇,读起来使整部小说的水平有所下降。
      好在张宣早有准备,来之前下足了功夫。
      “发条女孩”关系到自己的前途和钱途,张宣那是相当谨慎,不二话,当即和茉莉沟通了起来,要求修改。
      前面10页,张宣一共挑出了13个不当之处,愣是把茉莉整傻眼了。
      心高气傲的茉莉看一眼陶歌,最后还是放下手里的咖啡,耐着性子听张宣讲。
      “这里应该这样,我要表达的意思是这样”手舞足蹈,声情并茂,张宣才不管你茉莉谁谁谁,一个劲在表达自己的索求。
      一开始茉莉还有点不服气,但连着按张宣的意思修正几处之后,再结合上下文读一遍,茉莉眼睛一亮,觉得新词汇果然表达更具张力。
      就这样,两人开始了翻译之旅的征程。
      这個晚上,张宣用挑刺的眼光在找漏洞。
      茉莉却搬来几本厚厚的英文词典。
      只要张宣指出一个地方,茉莉立马开始用储备知识修正,储备知识不够的,就翻词典。
      有时候两人为了一个句子要争论好半天,但每每都是茉莉服输。
      不服输不行,不服输张宣不让过。
      就这样子,两人时不时心平气和地交头接耳,时不时吵上几嘴,一直忙到深夜5点才散。
      陶歌显得很无聊,一开始在看其他书籍,后来去外面给两人买了夜宵,再后来直接在沙发睡着了。
      四点过,茉莉也熬不住了,效率大打折扣,张宣不再勉强,说明天再来,立马叫醒陶歌回家休息。
      路上,陶歌好几次欲言又止。
      张宣问:“怎么?这么不看好我的科幻小说?”
      陶歌忍不住说:“我看你对它抱有很大期望。”
      张宣有些犯困,揉揉太阳穴,“当然,我还指望它挣大把美元英镑给我建商业综合体呢。”
      闻言,陶歌嘴巴张了张,好多话想说,却最后什么也没说。
      接下来两天,张宣基本足不出户,天天跟茉莉在书房讨论。
      吃喝拉撒都在屋子里。
      陶歌似乎对科幻小说真的不感兴趣,翻译的事情她一概不管,也不旁听,闲的无聊时,竟然在沙发上看起了无声电视。
      30号,凌晨5点过。
      几个小时没动的张宣终于直起了身子,扭扭腰,心道他娘的终于弄完了。
      虽然耗费了大把时间,但他很满意。
      感觉自己版本的“发条女孩”,比原作都要出彩。
      原因很简单,自己融合了一些东西,还对原作的缺点进行了修改。
      可以说,他现在是信心满满。
      同茉莉打声招呼,张宣把睡熟了的陶歌叫醒说:“走了。”
      陶歌睁开眼睛问:“翻译完了?”
      “完了。”
      …
      果然同天气预报说的,变天了,外面下起了雪。
      雪花不大,但密密麻麻。
      下到一楼,张宣问:“你打算什么时候去英国。”
      陶歌没回话,而是抬头望了望夜空,许久许久才道:“再过几个小时,茅盾文学奖组委会要进行最后一轮投票了。”
      “今天已经是30号了?”张宣一愣。
      “对,30号已经过去了5个多小时。”陶歌晃了晃手表。
      张宣沉默了。
      “你紧张吗?”陶歌侧头问。
      “这两天废寝忘食地忙活“发条女孩,都快把这事给忘记了。
      你不提,我压根都不会想起它,你一提,我今晚估计睡不好了。”张宣吐口浊气,拢了拢衣服,有点冷。
      骤然想起这事,陶歌似乎也睡意全无,问他:“我们是找个地方喝一杯?还是回家睡觉?”
      张宣眼睛一亮:“这个点你能找到喝酒的地方?”
      陶歌率先走向车子:“跟我走,姐带你去个好地方。”
      车子一路拐,拐了又拐,最后停在了一家藏民牛肉馆。
      牛肉馆不大,里面灯火通红。
      陶歌选个靠角落的位置,坐下开始介绍:“这里的青稞酒和牦牛肉值得试一试。”
      要了酒,点了牦牛肉火锅,陶歌征求张宣意见:“这里的牛嘴也不错,凉拌的,要不要试试?”
      “牦牛嘴?”坐下问。
      “对。”说着,陶歌已经下单。
      张宣眼皮直跳,牛这东西,他只吃纯正牛肉,其它的部位一概不吃。
      就更别说牛嘴了。
      夜深人静,店里的顾客不多,拢共就5桌,吃的菜也大同小异,牦牛火锅。
      菜上的很快,店主卓玛大妈建议先张宣先喝一碗火锅汤。
      火锅汤能喝?
      张宣还是第一次听说火锅汤也能喝,带着好奇,当即就喝了一碗。
      汤汁入嘴,张宣品了品,眼里放光,对陶歌说:“这汤又香又鲜,来对地儿了。”
      陶歌捞起一些蘑菇,指着道:“这里面放了5种不同的蘑菇,鲜香就是蘑菇发出来的。”
      对于吃货而言,遇到好东西,那是懒得再叨逼叨逼了,一口气干了两碗汤在讲。
      末了摸摸热气腾腾的肚子,问:“要是这次我的书没得奖,你是不是要离开人民文学?”
      陶歌讶然,“你猜到了?”
      张宣夹一块牦牛肉给她:“是我连累你了。”
      陶歌不以为意:“什么连累不连累,这话还早,等过了明天再说。”
      这时张宣莫名想到了谢琪,沉吟一阵,措辞问:“在英国那边,你需要帮手吗?”
     &

第379章,同米见分别的那5年(求订阅!)[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