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九十九章 诗提孔融,韩浩问罪[2/2页]

人在北宋,从拒做驸马开始 一叶烟尘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韩浩作为韩琦的子孙,总归是没有丢了韩琦的脸。
      在夕阳即将落山的那一刻,蔡?终于到达了孔融祠,在孔融祠旁,有着供奉郑玄、韩熙载等30名贤达德义之士的论古堂,两者呼应。
      李师师与玉莜二人因为避嫌,便在孔融祠外等候,并未进入祠中,若是进入了孔融祠,怕是要被不少读书人口诛笔伐,即使是蔡京之子蔡?,怕是也少不了被喷一顿。
      蔡?虽然不在乎,不过李师师与玉莜二人却不能由着蔡?的性子来,所以便下了马车在旁等候。
      进入孔融祠的蔡?,看着孔融的画像,他内心之中对其是极为敬佩的,这孔融出在东汉为官,多次检举那些为官不仁的宦官族亲,刚正不阿,毫不避讳。
      出任北海相,更是作为后来的所谓的十八镇诸侯之一,并未像其他人一样借势而起,更显其忠义。
      虽有愚忠与狂妄。
      却也不失为一代英杰,更不会让曹操忌惮到必须杀了才行。
      蔡?回顾了一番孔融的身前身后事,对着塑像拜了三拜,在出祠堂的那一刻,却看到了门口的一面墙上贴着不少文人才子留下祭奠孔融的诗作。
      既然来了,蔡?也不想空手而回,作为熟读唐诗三百篇的蔡?,眼前的事情显然是拦不住他的。
      他来到了展现诗作的墙边,拿起了案几上的毛笔,一首祭奠孔融的诗歌便信手拈来。
      “一身撑拄汉乾坤,无那危时喜放言。
      不受祢衡轻薄误,未容曹操驾金根。”
      随着蔡?的最后一笔落下,一旁的一员身着朱色官服之人也随着最后一笔把这首诗吟诵完毕。
      蔡?回头一看此人装扮,当下便识得此人身份,抱拳作揖道:“这位想必便是潍州知州韩浩韩知州吧!”
      “蔡学士年纪轻轻,便对诗词有如此造诣,也让韩某佩服至极。不但诗好,这字也极为高妙,实在是让韩某汗颜啊!”韩浩看着蔡?的字和诗不禁感慨了一翻,接着又看向了诗词道:“孔北海因狂而罹难,若是能够收敛一些性子,那曹操再多些容人之量,说不定这孔北海的成就也就不见限于此了。但是孔融性子便是如此,他心中之君仍是汉帝,最终被忌惮所杀,却是可惜,但不失文人风骨,也是我辈应当学习的典范。”
      蔡?想说,除了这字是自己的之外,这诗词可不是属于自己的,不过他还是没有开口,毕竟说出去也不会有人相信,于是道:“孔北海忠于汉室,终不为曹操所用,虽有大才,却也被忌惮,终究因了那性格导致了杀身之祸,殃及妻儿,实在是可惜。不过他的文人风骨,正如韩知州所言,更是我等人读书之人应当学习的地方。”
      “是啊!我与慕容通判曾经建造此祠便是因为这个原因,希望这天下的读书人都多一些风骨,少一些奉承,就像当今的朝廷一样,奸臣当道,终究国将不国啊!”韩浩说及此处看向了蔡?,显然是这话里有话,见蔡?没有应答,随之又道:“京师曾有有人书信一封言及蔡学士曾有一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如此名言不知太师可否知晓?”

第九十九章 诗提孔融,韩浩问罪[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