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千二百三十五章 什么第几代导演,你有读条外挂啊?[2/2页]

奶爸戏精 面包不如馒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是在想自己心目中的神级电影。
      《上甘岭》是一部干净利索主题清楚立意深远的电影?绝不做过多的描述和讲解的。
      可那电影给关荫的印象就是你明确看出人家要表达什么,可就是情不自禁投入进去了。
      那应该是精神的召唤。
      同时,关荫想起来的还有一部或许被太多人当成儿童片至少不当正经大电影看待的好电影。
      《小兵张嘎》!
      也是围绕张嘎子的命运,串联出一个时代的好精神。
      当然也鞭笞乃至丑化投降主义侵略行为的罪恶。
      关荫在对比印象深刻的《小兵张嘎》和他一手主导的电影《农奴》。
      可比性很强。
      都是旧社会的形象,都是小人物——且拥有一定反抗精神的小人物的成长。
      他总觉着自己创作的强巴和老前辈们创作的嘎子有太大的差距。
      差距在哪呢?
      关荫若有所思?立即拿出笔记本。
      却一个字也没写下。
      那种似有似无的感觉?他一时无法用语言描述好。
      历史是有深度的?看待历史是不可避免带着温度的。
      这里面有冲突?一部历史电影的好坏就看如何平衡这种冲突。
      电影看完了,关荫的疑惑更甚了。
      为什么会有那种想要表达,却没有表达出来的意思呢?
      词不达意?不是语言本身有问题。
      而是运用语言的人出了问题。
      镜头语言也是如此。
      所以,该重新捡起大学课本从字里行间追逐语言的魅力了。
      然后才能追逐镜头的魅力,对吧?
      这一次,一家人被一大批记者堵住了。
      《农奴》就是这段时间的票房冠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但比起《天诛》的轰动,《无名之辈》的辛酸,甚至有《失孤》这样虐心的作品,《农奴》好像总感觉和我们差了点什么。”一家正规文艺评论媒体记者逼问道,这是不是你们这一代导演的共同特点?
      一代?
      关荫愣住了。
      什么叫一代?
      文艺媒体记者给了个明确的表述,国内导演界现在按辈分分为六代。
      和关荫隐约听说过的不一样,张谋和马库被分成了两代风格不同的导演。
      即,张谋是老一代末期中生代早期的第三代导演而马库是中生代中期刘绪峰是中生代后期也就是第四代的大导演。
      “这一代,应该说以李天鹰为杰出代表,只可惜现在没机会掌镜了。”记者不客气地问道,“你们作为第五代导演领军人物,是不是也继承了他们前两代导演的通病,也就是一定要给电影在历史和商业之间找平衡点?”
      这话关荫听不懂。
      但他能听懂一点,那就是他被算成所谓第五代导演了。
      依据是什么?
      “你们媒体自带进度检测器外挂?还能看得到谁的修为最近进点?”关荫很讨厌这个东西。
      在他看来,搞所谓第一代导演完全是一个噱头。
      毫无作用得噱头。
      国内的导演,不是圈地自萌搞派别,就是一群酒肉朋友合起伙来抱山头。
      还不是小山头要表现的那种山头,他们隐隐呼呼欲说还休却又明里暗里示意媒体把他们分成某几个层次某一些圈子。
      这是传承与创新的代与代之间的关系吗?
      这不是的。
      为了给自己找一些吓唬人的名头自创的丢人现眼的名头而已。

第三千二百三十五章 什么第几代导演,你有读条外挂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