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这样或许能满足罪犯的强势心理。而且,每起案件她们消失的方式都是相同的。案件时间间隔亦有规律。可以并案调查了。”
      “可是……”简瑶问,“为什么每次都有目击者,看到她们离开古城,从而转移了警方的调查视线呢?”
      薄靳言和方青对视一眼。
      ——
      沧浪码头位于古城之西,既是旅游景点,又是实实在在的客运码头。加之现在临近旺季,码头上居然人满为患。
      薄靳言、简瑶、方青三人戴着墨镜,远远站着。每个人的脸sE都是匆忙的,匆忙地旅游,匆忙地坐船,匆忙地离开。
      “噢。”薄靳言感叹道,“跟国外的旅行方式的确不同。这样挤挤嚷嚷,你们认为目击者真正看清受害人脸庞的几率有多大?”
      简瑶心中一动:他的意思是……
      方青也露出一丝笑意:“有两起失踪案的目击证人,都是岗亭里的售票员。不过现在售票员已经换人了,找来还得费些时间。”
      薄靳言立刻说:“很会挑选目击证人。码头人流量太大,这样就能确保警方来调查时,能够找到确切的目击证人。”
      三人走近岗亭,看了一会儿,简瑶怔住了。
      因为跟别的任何旅游景点的售票员,没有任何差别。售票员面sE不耐地坐在窗后,头都不抬一下。
      “做个实验吧。”薄靳言说。
      方青点头:“我去叫一名nV警过来。”
      简瑶虽然大致猜到他们的用意,可是……这两人刚认识几天,已经这么有默契了么?
      薄靳言的男人缘,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好了?总不会是因为结婚,气场改变了,变得……开始招刑警爷们儿喜欢了?
      ——
      “你好,我买张船票去周县。”
      “20块。”
      “给……哎呀。”
      听到惊呼声,售票员抬起头,却只见一位穿着浅蓝sEt恤的nV孩,戴着帽子和墨镜,低着头,弯腰在捡地上的钱。红sE的挎包上,挂着的h铜小风铃,轻轻作响。
      售票员复又低下头去。
      nV孩拿了船票,上了船。船上的人特别多,不过nV孩到得早,坐在靠近船头的位置。只是一直望着船舷外。船头的驾驶员隔着玻璃,隐约只见她的轮廓,但视野里,总有这么个人是了。
      到了周县,nV孩压低帽檐,下船,墨镜一直未摘。还朝船员打听了一家旅馆的方向,包上的风铃叮当作响。
      一个小时后。
      “咚咚咚——”有人敲玻璃。售票员抬起头,一张警察证递到他面前,背后是方青严肃的脸。
      “这个nV孩有没有来过?”方青问。
      照片上的nV孩,穿着浅蓝sEt恤,背红sE挎包,挂着h铜小风铃。身材苗条、长发披肩。
      售票员仔细想了一下:“有、有!刚刚才来过,还买了一张去周县的船票。”
      “你确定?看清了吗?”
      “看清了,肯定是她!”
      船上。
      方青拿照片给船员看。
      船员仔细想了想,恍然答:“有!就坐在那个位置!还挺漂亮的!”
      “看清了吗?确定是她?”
      “是!肯定没错!”
      ……
      午后,薄靳言三人,以及那名奉命前来的nV警,坐在码头边的一家小店里,吃米粉。
      nV警已经换下了简瑶的衣服,换回便装。可是这样的发现,并不令人觉得愉快,只觉得无奈。
      “这并不能怪这些目击者。”薄靳言说,“普通人记住陌生人,往往都是通过一些关键特征和细节。譬如简瑶的衣服、包、甚至独特的挂饰。我们看到那几份失踪档案里,目击者的确非常准确地说出了失踪者的一些衣物、发饰甚至身材特征。况且,普通人在面对这样的重大刑事案件里,如果能起到作用,的确会有很强的存在感和参与感,这种心理趋向,甚至会导致他们相信,原本模糊的记忆。越想越清楚,越来越相信。”
      “也不能怪当年办案的警察。”简瑶说,“因为是不同地市、不同时间的案件,没有串并起来,就发现不了规律。罪犯又如此细致缜密,所以很难发现其中的问题。”

第十六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