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人耻笑?这三卷书中文字旁有我留下的神念,你一方面从中识字,二也是要好好阅读这书中内容。”
既然有“注释”,那就方便多了,悟空如获至宝,自然很是欣喜,又问道:“师父,这书中用的是哪国文字?”
“楚地文字。”
听到这样回答,悟空不禁有些失望,几百年后秦国就将统一六国,统一文字,楚文也是要被淘汰的。
悟空又试探着问道:“师父,这书可有秦文的?”
菩提面色有些不喜:“学楚文便好,秦文不必学。”
悟空哭笑不得:“师父,我……我喜欢学秦文。”
菩提怒道:“这是你喜欢就能学的?楚文比秦文有用得多,只学楚文!”
悟空见师父生气,便答应下来,不敢再言语。
菩提起身欲回,突然想到什么,又问道:“你刚刚气血抱丹了?”
悟空点点头。
“是真的?”菩提有些惊讶,“你内外双修,却一年有余就达到这种程度,实在蹊跷。”
悟空也想起炼体时的怪事,忙道:“对对对,我用一年时间洗筋,可洗筋之后却发现易髓、伐骨两步不知何时已经完成了,这才能够气血抱丹。”
“怪了,怪了,”菩提扣住悟空脉门,闭上双眼,片刻后才摇头说到:“你如今体内已浑然一体,我也看不出什么,只是我猜测也许是你真气精纯雄厚,洗筋之时已透过全身四肢百骸,自然而然完成后面两步,也正因此,你抱丹所用时间也比他人短了不少。”
悟空大惊,真气,归根结底还是阴阳二气与天地灵气,又是它们!
从修行之始自己就受了这般恩惠,无论是未开脉便汲取灵气,还是打破时间界限运行周天,直到成丹三枚与抱丹之迅速,一切的背后都有着它们的影子。
而这一切,都来自于自己的出身,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三丈六尺五寸高,二丈四尺围圆,上有九窍八孔……如此精确的数据表明,那块仙石绝对是有人故意安放的,这人又会是谁?是那个水帘洞主,那个什么天?还是那个委托菩提照顾他的人?
陷入沉思的悟空并未注意到菩提的身影渐渐虚化,回过神来后菩提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悟空摇摇头,将各种疑问抛到九霄云外,这些问题怎可能是他现在能想明白的,还是勿要好高骛远,专心于眼前为好。
他没有急着去学三十六变,而是翻开了眼前的书。
连山!
悟空顿时目瞪口呆,这第一部书的名字竟然是连山!那后两个就应该是……
果然,归藏、周易。
《周易》作为儒道两家共同的经典,为世人所熟知,而《连山》与《归藏》两部书,在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人比悟空更明白他的价值。
周易的另外一个名字,易经,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广义的易经指三部与易学相关的经书,便是悟空眼前的这三部,并称“三易”。
这其中,周易又由两部分组成:狭义的易经和一部《易传》,据传易传是孔夫子所作,是十篇对易经的注解,亦称“十翼”。
而三易之中,传到后世成为显学的只有一部周易,对于另两部,文学界一般认为已经失传,这也是悟空看到后如此激动的原因。
悟空小时候读周易多多少少受了当时社会上尊孔复古思潮的影响,平心而论,对一个孩子而言周易真的是非常枯燥,完全是被父母逼着读下来的,但此时见到《连》《归》却有一种故人重逢之感。
没有丝毫隔阂,悟空便沉浸在了这两部经典之中,物以稀为贵,对于失传之物,任何人见到都会有一种兴奋之感。
两卷书并不长,几天时间足已读完。悟空也顺便重温了周易,三者放在一起更能显出一种联系。
三部书都在讲六十四卦,顺序却是不同,连山以艮为首卦,归藏首卦为坤,而周易则是乾。
这是一种人类认知上的演变,艮为山,坤为地,乾为天。最早人们聚于山中,以山为尊;而后随着发展来到平原,来到更广阔的大地,此时以地为尊;后来人类终于认识到,无论山泽水火,日月风雷,都是在上天的掌控之中,天包容一切,天道的运行就是无限的大道,天,才是最为尊贵的。
悟空突然明晰了什么,立时放下手中书卷,入了定境。
(本章完)
第29章 上德不德[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