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二零章 孙策的起飞[1/2页]

重生三国之公子刘琦 司雨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重生三国之公子刘琦
      第二二零章孙策的起飞
      清明时节,草长莺飞,山明水秀。长长的垂柳枝在微风中飘动着,有如少女柔长的头发。各种颜色的鸟儿在柳枝间穿梭而过,把清脆的鸣叫声洒遍山里田畴之间。
      时有细细的雨丝飘过,密如离愁。乡野间时有淡淡的烟雾升起,那是祭祖者在为亡人们献上自己的心意。
      我与蔡琰,坐着青色油壁车,行驶在前往老家高平的路上。
      自离高平,这是我第一次回乡祭祖。
      华夏之人,信奉祖先,自秦汉时期,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记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越来越强固,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了“五礼”中,之后朝廷的推崇也使墓祭活动更为盛行。但是由于战乱,由于兖州落入曹操之手,我们一直没有能回乡,只能由高平的同族代为扫墓,而我们只在荆州遥祭。现在,高平回到了我的手中,自然这亲祭自致祭的任务就交到了我的手里。
      而这时的我,也可以在祖先们面前,自豪的说上一句,我并没有辜负先辈们。我平定天下,没有乱杀过一个人,没有祸害过一个无辜者蔡琰望着车外的景色,把微凉的小手放在我地掌心。我们没有谈诗,没有论赋。也没有讨论正在筹划的豫州州学,只是静静的体味着这一刻的安宁和平静。
      我微微闭着双眼,听着车外马蹄声响,听着细雨打在油壁车上沙沙的声音,听着车夫挥动鞭子和轻轻吆喝马匹地声音。心底里感到无比地宁静。
      豫州、徐州都开始顺利的步入正轨。现在。也已经有好多百姓称我为仁义刘使君了。我知道,我并没有做什么。老百姓就好象是田间的野草,在很多时候,你不需要特意的去照顾他们,只要你不去杀戳,不去破坏,不去改变他们的生活环境,他们自己就能把自己照顾的极好。他们对世间的事都有很深刻的理解。只要得到一点点地好处,就会牢牢的记在心上,对你以百倍千倍的回报。在这个时代,开始我听到谁被百姓称为仁者的时候,总是怀着比较尊重的心情去看待他们的。可是后来我才发现,原来这个时代所谓的仁者,大部分都只是不害民罢了。
      屯田工作顺利的开展着,居然是纪灵主动要求负责这项工作。不知道是因为他受够了没有粮食的苦,还是因为他不想向着袁术主动开战,反正他对屯田表现的极为积极。今年我军新开屯田达到上百万亩。粮食自给有余,而且可以供给对着袁术发起战斗。
      周仓和裴元绍等人正在横扫豫州境内地山贼水匪,把他们或收编,或消灭。豫州原来也是黄巾军肆虐的地方,不少地方都不安定,再加上后来袁术对豫州的毁灭性统治,不少良民都被逼成了贼匪,虽然一部分被我招募回乡,但还有一部分居于山林之中,不肯与外界联系的。就需要武力去收编了。周仓等人都是地头蛇,工作开展的很顺利,收编了近万名贼匪了。豫州大部分的地方重新恢复了往日的宁定,生产开始恢复,百姓得到修整。
      与豫州、徐州的顺利发展不同,袁术所据的寿春附近越来越乱了。他手下争权夺利,乱成一团,袁术本人不胆骄奢淫逸。而且越来越一意孤行。不听人劝。这使袁术不少手下都灰心丧气。我军轻易安进了不少的钉子。最让我高兴地是,孟建与刘晔取得了联系。刘晔是淮南人。字子扬,是汉光武帝的儿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刘晔从小就胆识过人,被许邵评为有“佐世之才”。他能文能武,为人机巧,胆识过人,对于情报的收集,天下局势、敌情的分析,对手心理的掌握都有其过人之处,是三国时代最出色的情报参谋之一。从小就很有胆识,十三岁时就按母亲的遗命,斩杀了父亲宠信地侍者,而后又坦然向父亲请罪,其父大为惊奇原谅了他。在三国演义里,他曾经在官渡之战时改良过投石车,使曹操地军力大增。在取西口,用孟达,刘备征蜀等问题他,他都有过极为精准的预见。曾有人叹惜说,如果不是曹氏戒备心太强,刘晔地成就绝不在曹操几大军师之下。眼下的刘晔,只是

第二二零章 孙策的起飞[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