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公司的刘平说道:“请问叶总在不在?如果可以,我们想私下拜访一下。”
刘平说道:“实在不好意思,叶总出门了,而且他向来不管公司的管理问题,只负责技术,他已经委托我全权处理公司的所有事情,有什么事你跟我说就好。”
于东笑呵呵说道:“没事,只是想和他探讨一些事情,既然不在就算了。”
“请问贵公司目前的电池产能大概是多少?”
刘平回答道:“由于新型电池的工艺非常简单,只是培育细菌有些麻烦,我们目前建立的工厂年产能高达75万t,预计未来工厂的产能大概在每年100万t。”
这话一出,在场众人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这个产量太牛了!
要知道一般的电池工厂每年的产能就在十几万吨。
叶神公司的产能已经达到市场总额的30%了。
当然,产量虽然高,但在一段时间内肯定是供不应求的。
因为新型生物电池的性能是一骑绝尘的。
如果采用那些低端电池就完全浪费钱。
于东又问道:“请问生物电池的价格是多少?”
刘平回答道:“因为成本较高,所以价格为100万每吨。”
众人思考了一下。
一般的锂电池价格也就50万一t,而生物电池的性能提升了这么多,价格也就提高了一倍。
非常不错了。
这时水果公司的负责人说到道:“很好,我们可以与贵公司签订协议,价格可以再提高一些,只不过我们要贵公司20%的产能。”
国内的高管们听到这话纷纷反对。
“这不可能!本来就这么点产能,你们一下就要走1\/5,这里还有几百家企业呢?”
“你们水果手机每年出一个新品,用户也基本上是每年都换新机,生物电池给你们用,完全浪费了。”
“你们水果用了新电池,还不是要把价格涨好几倍,把成本分摊到消费者身上。”
斯特拉的负责人说道:“我们也要20%的产能,我们的车销量巨大,而且五年时间到了可以更换电池,不会浪费电池。”
“开什么玩笑?斯特拉有我们宏光销量高吗?我们的mini车型可是最受欢迎,物美价廉的,有了生物电池的帮助,将会进一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这时刘平说道:“我先说明一下,我们的电池并不局限移动设备和汽车厂商,还有很多工业储能领域都向我们下了订单,所以说20%的产能是不可能的,希望大家理智讨论。”
会议室内展开了一阵唇枪舌剑,各家的负责人风度全无,纷纷指责对方要了太多份额。
最终所有人都满意的方案终于讨论出来了。
还是那些最有名的企业优先,要走了大部分的份额,那些中小型企业也只能喝一些汤。
终于各家都和刘平签订了合同,然后回去向公司报告了。
这么多家公司同时聚集在一个三线城市。
这样的新闻立即引起了媒体和网友们的兴趣。
媒体也从各种渠道得到了一些内部的消息,并且报道了出去。
第44章 抢订单[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