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十一章 忽如一夜春风来[2/2页]

1644之逆流 黄帝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阿济格黑着脸对那个瘦小中年冷声道:“姜总兵,有话明说,无须吞吞吐吐。”
      姜?看了看与联袂而来的另几个汉人军头,暗暗一咬牙:“从大局着想,还请英王爷能体恤下情,恩准将奴才等部换出城外体整,否则士卒们被驱使得急了,难免会生出事端来!“
      一股怒火直串阿济格脑门,换出休整?他哪里还有部队来换这几万人!
      事态很的清楚,‘汉军士卒们的意气消磨光了,又捞不着一点油水,将领也欲保存实力,上上下下都愿打了。可恶的是,这些奴才居然着敢联合起来给主子施压。
      可阿济格却没有发作,更不敢发作。
      众所周知,清军向来是金字塔式的结核,此次西来的九万多大军也不例外。满蒙八旗一万二千人是为第一层,二万汉军旗兵是为第二层,五万多绿营兵则是最底层。至于编外的科尔沁骑兵虽然接受清朝的册封,彼此也多有姻亲,可终是相互利用的成分大些,反倒是最靠不住的。
      这种结构自然是利弊参半,好的一面当然是通过层层驾驭,可以最少驭最多,打起顺风仗来是得心应手,如臂指使。
      最忌讳的就是第一层次的军队不足以威慑下方各层的军队,那就彻底玩不转了。
      可此时的清军就正是处于这种最危险的状态中。
      数次接战下来,满蒙八旗中的能战者却已不足初时的一半,各类汉奸军队虽然人数上折损的得更多,可残部总还有原先的八成以上,早已是主弱仆强。
      当然,阿济格豁出血本拼杀也是迫不得已,谁让这一路下来都是硬仗了。若不处处全力以赴,清军也许早就败了。
      意识到了已没有强行镇压的奴才的资本,那阿济格能做的也就唯有好言抚慰了。
      积威之下,一众汉将也不敢做得太过,得了一个需加斟酌的口信便自去了。却可以想象,今日的榆林城中必是‘太平无事。退不给咱退,还不能磨洋工了!
      此后,阿济格一人独坐于厅中,把开战以来的种种,都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却愈想心中恐惧愈甚,满蒙八旗所以会折损如此之多,从另一面又何尝不能解释为顺军有意识的重点打击所致,难道对手从一开始就料到了今天?
      这话却是对也不对,有意识重点是存在的,可顺军谁没有想到来,可貌似庞大的对手居然会如此的外强中干至此,却是连罗虎也没有想到的。
      或许只能说,命运之神,这次终于站到了汉人一边吧!
      沉思一夜,阿济格才痛下决心,趁着大势上还占着上风,趁着奴才们还不敢撕破脸,把部队主动撤出榆林,退到北面的神木一带,背靠察哈尔,等侍大同、太原,仍至直隶的清军部队前来会合,再谈起攻。

第四十一章 忽如一夜春风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