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也不拿,就逃出营房,四处乱窜。
霆军的马队挟裹着步兵,像一把尖刀直插太平军的营地。前锋马队点燃火把,在太平军的营房里四处点火,制造混乱。很快,黑暗中,太平军起火的营房犹如一条火龙,迅速地蔓延开来。火光中,不少冲出营房的太平军还没看清楚眼前的霆军,就被砍翻在地。霆军的攻势凌厉而迅猛,战场形势果然如同鲍超事先所预料的那样,太平军军心涣散,士兵四处逃散,阵脚大乱。
但陈玉成毕竟是陈玉成,在短暂的惊慌后,他勒令将领们迅速地收拢手下士兵,朝霆军合围过来。霆军前后左右都出现了太平军,突围的速度渐渐慢了下来,不少霆军将士惨叫着倒在太平军的营盘里。
鲍超见此情形,心急如焚,挥舞着大刀,策马不顾一切地朝前冲,嘴里大声喊着:“不要恋战,继续朝前冲!”老段遵照李文荣的吩咐,始终和鲍超在一起,不离鲍超半步。李文荣前后来回地奔跑着,聚拢霆军将士,跟随鲍超往前冲,然后还要去追赶鲍超,防止鲍超出意外。
鲍超的确遇到意外了。在他的前面,冲过来几个太平军,鲍超冲过去,手里的大刀朝太平军砍去。第一个太平军被鲍超砍翻在地,但第二个太平军手举长矛,直端端地朝鲍超刺来。鲍超来不及回刀,眼看就要被长矛刺个正着。李文荣及时赶到,手一抖,一把飞镖刷地一声朝那个持矛的太平军射去。对方应声倒地,手中的长矛一偏,擦着鲍超的耳边而过,鲍超躲过一劫。
李文荣没有停下,几把飞镖飞出,将挡在鲍超面前的几个太平军一一撂翻,为鲍超暂时扫清了障碍。然后,李文荣将腿一夹,策马快速冲上前去,越过鲍超,带着鲍超继续朝前突围。
陈玉成组织的合围的确很迅速,鲍超一行的前面,出现了一道沙包构成的阻击线,沙包后面,站在10多个火枪手,正举枪瞄准飞奔而来的鲍超等人。李文荣见势不妙,摸出数把飞镖朝那群火枪手射去。伴随着一阵惨叫声,太平军的火枪手开枪了。
跟在后面的老段看到李文荣的身子在马上朝前倾了一下,但很快又挺直起来。李文荣又摸出几把飞镖朝前射去,把挡在面前的太平军火枪手全都干掉。李文荣把手里的大刀高高举起,嘴里大声呐喊着,带着鲍超等人继续朝前冲。
如此这般又冲过了太平军的几道封锁线,鲍超带着霆军将士终于成功突围出来。天亮时分,确定前无太平军拦截,后无太平军追杀后,鲍超下令就地休息,清点人数。老段策马来到李文荣面前,还没来得及说话,就见李文荣朝前一倾,翻身摔倒在地。
老段慌了,急忙下马,来到李文荣跟前。只见李文荣胸前全是鲜血,左胸上一个弹洞。老段想起,此前遇到太平军火枪手拦截的时候,看到李文荣在马上朝前倾斜了一下,想必那时李文荣就已经中弹了。但李文荣仍坚持着继续朝前厮杀,直到大家都脱险。
老段哭叫着把李文荣扶在怀里,大声叫着李文荣的名字。鲍超听到老段的哭叫,大惊失色,翻身下马,飞奔过来查看究竟。李文荣缓缓地睁开眼睛,看到老段和鲍超等都安然无恙,欣慰地笑了笑,用手举了举,然后就无力地垂了下去。
李文荣死后,鲍超大为悲恸。霆军除夕突围,死伤接近2000人,余下的1000多霆军,为李文荣举行了隆重的火化仪式。鲍超上书朝廷,请求封李文荣为“大将军”,霆军上下,为李文荣缟素哀悼三天。
老段带着李文荣的骨灰,辗转来到唐家寨。唐宏听闻李文荣战死沙场,也是极为悲痛,宣布撤销此前对李文荣“逐出唐门,永不相认”的处罚,并在唐家祠堂破例为李文荣立牌位,与唐门先祖一起,享受后人的香火。唐雯雯听闻李文荣战死,哭得昏过多次,在唐家祠堂立誓一生不嫁。
老段把李文荣骨灰的一半留在唐家寨,自己带着另一半骨灰回到老家。太平天国消亡后,老段带着李文荣的那一半骨灰来到宁儿的坟前,和宁儿的遗骸安葬在一起。老段在李文荣和宁儿的合坟附近搭建了房屋,为李文荣和宁儿守坟,直到终老。
老段死后,唐家寨派人把李文荣和宁儿的合坟挖开,把李文荣的骨灰和宁儿的遗骸带回唐家寨厚葬。并把李文荣的事迹写进唐门宗谱,让唐门后世牢记这位唐门史上第一个被朝廷册封为“大将军”的英雄事迹。
第343章 文荣战死[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