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32章 医家盛事[1/2页]

大明风流 隔壁小王本尊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再后来,到了隋唐时期,这太医署的各方面职能逐渐完备起来,成了关乎国计民生的一项大业!
      尤其是到了大唐盛世,万国来朝的时候,这太医局……便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医学教育机构。
      那可真是个名医辈出的年代。
      依照唐制,这太医局,对学生的选拔和考试,可是非常一般的严格,简直是苛刻,首先这太医局每年招生,都固定在春季。
      而且官府规定,凡入选太医局的学生,年龄必须超过十五岁,并且这些学生须得由召命官、使臣或翰林医官做担保才能入学。
      对了。
      那时候的医者通过了科举,可是能进翰林院的,而当时的太医局,大概便相当于如今的国子监。
      当然了。
      入学可不代表着通过了科举。
      只是……
      医学科举的预科班。
      在这预科班旁听一年后,这些年轻的医者才具有候补入学资格,所谓候补入学,就是需要考试才能入学。
      此时。
      随着天子在北海之畔停下了脚步,便朗声道:“如此……甚好!”
      那就按照盛唐时候的规矩来吧。
      瞧着天子的神色。
      倘若有哪个不开眼的跳出来反对,多半便要挨廷杖了,什么意思呐…….是说我大明还不如盛唐么?
      “陛下圣明!”
      随着李时珍等名医跪下了下去,好几位当场便老泪纵横了。
      “圣君呐!”
      一阵感伤之后。
      沈烈也有些戚戚然。
      也是……
      自从大明开国以来,优待儒生,这天下医者可是被儒教士林打压的实在太狠了。
      地位甚至还不如,那些每天在宫里炼丹的神棍。
      如今。
      也算是拨乱反正了。
      于是很快,这医科科举的章程便定了下来,主考官,副考官由几位太医院元老,和李时珍等人担任。
      考官会从历朝历代,流传下来的经典医学典籍中出十道题目,考试后,合格的学生由太常寺发“牒”。
      由此才算是真正地进入到太医院学习。
      这个考试仅仅是个开始。这些学生在太医局学习一年后仍须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才能进太医院。
      可沈烈仍旧不罢休。
      在众医者的注视下,也从袖子里掏出了一份奏折。
      呈送了上去。
      “臣有本奏!”
      当着众位名医的面,沈烈又提出了几点意见:“臣以为,我朝当在各省,各府,各县创建医疗机构、兴办医学教育、大规模编纂医术。”
      “臣以为,太医学当与太学并列,由国子监亲理,请陛下诏令设立校正医书局。“
      “臣以为,陛下当召集天下医家,对历代流传下来的重要医书典籍进行收集、整理、校勘,编著成书,刊行天下。”
      “臣以为。”
      随着沈烈侃侃而谈,朗声道:“这医举不应放在西苑,应仿效宋制,改在……贡院!”
      话音落。
      众名医人都麻了。
      沈烈却自顾自道:“臣请陛下……于国子监同设医科,于翰林院设医科翰林……”
      死一般的寂静中。
      沈烈一不做,二不休,又朗声道:“臣再请陛下开殿试,由陛下亲自考黄帝内经,取状元,榜眼,探花。”
      这可不是沈烈一拍脑袋决定的,将医举与科举并列,这事儿也是有先例可以遵循的。
      谁第一个这么干的呐。
      宋徽宗。
      等到沈烈说完了。
      一片死寂中。
      众名医都傻眼了,呆若木鸡。
      在一旁陪侍的冯保,那脸上的血色刷的一下褪去,忙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
    

第632章 医家盛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