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折柳(2)
看到好朋友喝成这般模样,程名振又是好气,又是心疼。一边命人打水给王二毛洗脸,一边蹲下身,低声骂道,“瞧你那点儿出息,为了个女人就差点把自己给淹死。不就是晚几天早几天的事情么?人都到了鹃子的营中,谁还能再将她抢去?”
“什,什么!”王二毛睁了睁眼睛,满嘴酒臭熏得人头晕。看到蹲在自己面前是程名振,他惨然笑了笑,摇头强调,“不是,不是为了女人。小,小九哥,你根本不懂。”
“你懂,你王二毛前知五百年,后知道五百年。比深山里的老树精懂得还多!”程名振恨不得一脚将对方踹到湖里去,气哼哼地呵斥。
“别叫我王二毛,别,别再叫我王,王二毛!”醉了的人总觉得自己清醒,强撑着拱起上身,继续嚷嚷。“否则,这辈子我不会再理你!”
程名振无可奈何,只得让步“好好,你不叫王二毛,那你到底叫什么?”
“王,呃!”二毛打了酒嗝,转头趴在湖畔大呕特呕。直到把胆汁几乎都吐了出来,才擦了下嘴巴,笑着补充,“我,坐不更名,立不改姓。姓王,名伟强。”说罢,身子向泥地上一扑,烂醉如泥。
王伟强这个名字一看就知道出自村秀才之手,从头到脚不带半点儿古风。最初见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武阳郡守元宝藏甚至觉得其十有八九出于谐音,反正这年头贼情汹涌,张够胆(张狗蛋)、李茂头(李毛头)之类匪首屡见不鲜。再多一个王伟强(苇墙)也不足为怪。
可到了五月初的时候,这个名字在武阳郡守元宝藏的案头出现次数就越发频繁起来。有时竟是一日从两个不同地方发来告急文书,每一份上都写着这个怪异的名字。或是趁某堡寨不备,掩袭而入,将堡寨内存放的牛羊粮食劫掠一空。或者是趁某县不防,猛攻其门,焚房屋,掠草市,害得阖县百姓一日数惊,根本无法安居乐业。
而此贼出手的地点,又选得极为刁钻。总是恰恰卡在武阳与清河两郡交界处。待两郡的太守决定了到底该不该发兵征剿,此贼又像长了翅膀般,呼啦一下飞了个无影无踪。气得清河郡丞杨积善火冒三丈,沿着平恩、洺水一带反复扫荡。谁料没等把姓王的蟊贼给挖出来,又一个姓程的蟊贼突然杀到了临清县外。陈兵两日,悬而不击,硬逼着临清县令朱令明交出了十万石粮食,然后赶在杨积善回军救援之前呼啸而去。
这两个蟊贼都不简单。凭着近几年跟土匪流寇打交道的经验,武阳郡守元宝藏敏锐地察觉了这一点。自从第一次征辽失败,三十万精锐府兵埋骨辽东之后,河北各地的流贼就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但那些流贼行事素无章法,见到便宜一拥而上,见到硬茬一哄而散。像王伟强和程名振两个这般互相配合,彼此呼应的情况,几乎从没出现过。好在两伙蟊贼目前规模都不算大,元宝藏根据各地送来的战报粗略估算,那个叫做程名振的蟊贼麾下大概有五千到八千余人。而那个叫王伟强的蟊贼则只带了两千五百到四千喽啰。比起一阵风、半天云、惹不得这些动辄号称五万、十万的大绺子,两个后起之秀的实力几乎可以
第187章 折柳(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