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公交
天灰蒙蒙的,虽说早上雾气有点大,可也说明了这里的空气质量有些令人堪忧。
走车水马龙的路上,看着两边厂房里高耸的烟囱里不断冒出的黑烟,林辰暮的眉头不由就蹙了起来:高区的污染状况,比他所想象的还要严重。
毋庸置疑,武溪的经济发展整个西部地区都是首屈一指的,甚至可以说是西部的科技心、商贸心、金融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根据近鲜出炉的《国城市发展报告》,武溪综合实力名列第十三,西部第一,经济总量名列西部第一,这些无不说明了武溪近些年来的成就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事实上,武溪和东部那些沿海大城市相比还相去甚远,至少说,本应该是以高技术产业为主的高区,造纸、轧钢等传统劳动密集型和重污染企业却占了主要部分,有些名不符实。林辰暮甚至还听说,高区成立起来的时候,整个就是一片荒地,人迹罕至、门可罗雀。当初为了撑场子,硬是把武溪不少正正常生产的企业搬迁了过来,劳神费力不说,还导致了高区如今这般不伦不类的样子。
而这位领导,却凭借着这个政绩,平步青云,升到省里面去了,留下骂声一片。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成为了武溪现任班子头疼的问题之一,甚至如今武溪都有了一个的别称,叫做东方雾都,一年到头都很少见到灿烂的阳光,整天都是雾蒙蒙的。
有人或许会说,环境污染和生态的恶化原本就是现代发展不可或缺的代价,那么林辰暮宁可不要这样的发展。毕竟经济建设和发展可以慢慢来,而环境和生态一旦被破坏了,想要恢复就困难了,这可是关系到千秋万代的事。虽然国家也提出边发展边治理的口号,但口号毕竟是口号,和gd这些衡量政绩的硬指标来说,显得是那么的无足轻重,以至于每一任领导,都会将经济发展当做是工作的重之重,其他的一切都能为经济发展让路。
来武溪已经两天了,不过林辰暮并没有急着去报到,而是武溪的大街小巷闲逛,默默观察和感受着这座自己即将要这里工作和生活的陌生城市。怎么说呢?总体还是比较失望。
“武溪是个好地方。”这是杨卫国当初亲口告诉林辰暮的,可林辰暮却始终没有发现这里有什么好的。穿城而过的锦南河散发着恶臭,公园里除了茶楼酒肆,鲜花绿叶扑满灰尘,几乎没什么可看的。大街小巷就如同一个偌大的建筑工地一般,不是这里打围,就是那里被挖开。林辰暮亲眼看见,就为了修一条不宽的路,数十株两人合抱都不一定抱得过来的大树,电锯兹兹的声响被拦腰截断。而那些曾经赫赫有名的古桥和城隍庙,也被一座座摩天大楼所取代。
当然,武溪也并非一无是处,至少说这里盛产美女就是不争的事实。或许是人杰地灵的缘故,这里的女孩儿天生就水灵灵的,皮肤白皙,大街小巷一看,到处都是时尚靓丽的美女,形形色色的,看得你眼花缭乱,目不暇给。
不过走路上,林辰暮却没有多少心思去欣赏美女。
来武溪之前,他曾经仔细研读了许多有关武溪的资料,也包括李斌,就是前面提到过的那位发改委任职的斌哥给他提供的。当然,李斌的资料主要是关于高区的。
武溪的高区,筹建于十年代初期。当时全国各地都风行成立高技术产业开发示范区,武溪也不例外。当时的政府班子,甚至将这项工作当作了全年的重点工作来抓,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发动了所有关系,而且为了造就既成事实,捆绑上头的意思,还没有得到国务院正式批准之前,就已经开始跑马圈地,大张旗鼓筹备起来了。
但整个高区的筹建,始终就不太顺利,先是政府换届,这件事就搁置了下来,原本热火朝天的场面顿时就冷清下来,一大片地征那里,杂草丛生,而那些失地农民,眼巴巴地盼着工厂建起来了,能安排他们进厂去打工,结果这一等就是好几年,是半点动静都没有。而赔偿款迟迟拿不到手,就闹了起来。当初这事闹得还挺大,就连央视都下来采访了,只不过后并没有播放出来。
&nbs
第一章 公交[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