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前的少帝,早已经不是前几日满朝文武还对他长吁短叹的人儿了。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没事,爱卿继续说吧。”
秦文轩道。
于是那位大臣又开始口若悬河起来,空气中飘来几丝若有似无的硫磺味道,又被一阵风吹过,渐渐消散,顺便带走了两人的交谈声。
。
卫珠身后跟着一帮宫女太监,那些个太监宫女一个个低头行走,脚步匆匆,一行人就这么浩浩荡荡地向着皇后的寝宫走去。
她现在身份和往日里不同了,走到哪里自然身后都跟着一堆太监宫女伺候着,卫珠有时候感到有点心累。
排场是不少,但是,可没办法像以前一样动不动就爬窗户溜出去宫外溜达了,可不知道街头的那家糕点铺子有没有出了什么新的糕点,街尾的那家肉干店她最爱吃的口味有没有存货。
不过,现在秦国正乱,卫珠也不敢随意溜达出宫,给秦文轩下绊子。
他现在忙得兵荒马乱的,作为皇后的她自然也不好给他添乱。
普一踏入皇后的寝宫,卫珠便招了招手,示意他们出去。
“本宫乏了,不用伺候。”
说着,她便踏入了自己的寝殿。
“诺。”
太监宫女们齐声应道,不敢跟随,只得留下几个人在门外守着,剩下的人该干嘛干嘛去了。
随着卫珠消失在了寝殿深处,一个打扫的小宫女大着胆子问道。
“芯儿姑姑,娘娘为何看起来闷闷不乐的样子。”
芯儿微微撇过头,视线扫了一下跟随在身侧的小宫女,冷声警告道。
“不该问的别问。”
“诺。”
那小宫女吓了一跳,急忙应是。
芯儿又冷冷地说了一句。
“下去罢,这里不用你们伺候。”
“诺。”
小宫女小太监们应声退下,再也不敢多说一句。
芯儿望着卫珠关上的寝殿门,目光沉静如水,脸上面无表情。也不知道是想些什么。
卫珠一个人进了卧房,缓步走到了梳妆台前。
她从颈下取出一把小钥匙,那钥匙做得分外小巧精致,只有女子的尾指大小,在宫灯下闪着晶莹剔透的光芒。
卫珠拉开了梳妆台上一个小盒子,里面摆放着各种华贵的首饰,有她从卫国带来的,也有秦国先代皇帝和秦文轩赏赐下来的。
她又按了按格子内部靠上侧的一个开关,小盒子里又跳出了一格,卫珠用钥匙开了暗格,拿出了放在里面的信件。
字迹端正,虽然没有世人追求的潇洒娟秀,却带着另一种端正之美。
这是皇兄几个月前给她寄过来的信。
如今,两国交战,只怕又是得好久才能有他的消息了。
卫珠想不通。
为何?
他为何无端挑起两国战事。
秦卫两国势均力敌,一旦战事被挑起,受苦的是万千百姓,卫珠已经可以想象战场处血流成河的场景。
这并非父皇所要看到的。
皇兄素来听父皇的话,怎会因为一己之私无端挑起战事?!
她看着手上的信笺,思绪不由自主拉到幼年的时候。
“哎,父皇,父皇,父皇。”
四五岁的小卫珠蹦蹦跳跳地想引起卫炀帝的注意。
卫炀帝思绪被打乱,转身自然看到了脚下的小东西。
他抱起小女儿。
“朕的小珠儿,怎么啦?”
“父皇,您在想什么?”
卫珠歪了歪头,问道。
卫炀帝拍了拍她的肩膀,又给她顺了顺头顶一丝翘起来的秀发,理顺了一下。
小姑娘漂亮的头发在宫灯的映衬下闪着淡淡的光芒。
“父皇在想江山社稷。”
“什么是江山社稷?”
卫珠抱着卫炀帝的脖颈,好奇地发问。
卫炀帝摸了摸她的头,这个半生戎马的男人,面对自小疼爱的女儿,总是没有半分不耐的。
“江山社稷,就是所有的老百姓,有口饭吃,都能安居乐业,再也没有战事。”
“噢,父皇,我懂了。”
卫珠点了点头,睁着一双黑咕噜的大眼睛,还眨了眨眼,带出一丝晶光。
年轻的卫炀帝摸了摸她的头,欣慰地夸她。
“朕的小珠儿,最聪明了。”
卫珠抱着父皇的脖子,蹭了过去。
“父皇,我长大了,也要帮你,让老百姓,都有口饭吃,安居乐业,没有战事。”
“哎,真乖。”
……
“皇后在想什么?”
秦文轩的声音突然在不远处响起,卫珠条件反射性地把信笺往身后一藏,脸色不太自然。
“没有什么。”
秦文轩眼底微微一黯。
他在心底苦笑一声。
“不用藏了,就算看了,朕也不会怪你,血浓于水,人之常情。”
卫珠察觉到了什么。
“——你的武功?!”
秦文轩如今走路的声音,姿态,明显武功不差。
秦文轩点了点头。
“先前是迫不得已,形势所逼,才不得不隐瞒皇后,其实我幼年时病了那一场,并没有夺去我学武的根基。”
卫珠微微点头,表示自己明白,并没有多问一句为什么,例如“好端端的为什么病得那么严重,是出了什么事情吗”。
“我懂。”
秦文轩拉住她的手。
“我亦懂你。”
他见卫珠听完,神色一阵恍惚,顿了顿,还是忍不住道。
“若有朝一日,我与他战场对上,你会帮谁?”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132-133 两难(二更)[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