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激情在苏中大地奔涌[1/2页]

从零上60度到零下60度 火流星23129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2009年5月17日,江如管道一期工程开工庆典仪式在扬州境内隆重举行,翻开了管道二公司征战苏中水网的崭新一页。
      时至2010年4月底,300多个日日夜夜拼力奋战,管道二公司人用科学睿智的决策、只争朝夕的精神、勇攀高峰的决心和百折不挠的毅力,在苏中大地上敷设了130多公里长的钢铁巨龙般的输气管道——按照原计划,2010年4月15日,全长162公里(包括单独招标的定向钻穿越22公里)的江如管道一期工程即将全线主体贯通。
      为构建多气源供气网络、保障江苏乃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用气安全,管道二公司调集精兵强将,冲破重重艰难险阻,创造了史无前例的水网施工奇迹,“管道施工国家红队”的激情将伴随呼啸的气流穿过广阔的田野、浩荡的江河,滚滚奔涌。
      工程进度、质量、安全三大指标堪称在同类工程中首屈一指
      江如管道一期工程1、2、3标段落在管道二公司肩上的建设任务,是无上光荣的任务,也注定会是无比艰巨的任务。项目部领导班子和绝大部分管理人员,都是从全公司抽调来的精兵强将,再借鉴以往施工中的成熟经验,他们表现出了必胜的信心和超凡的勇气。在全面开工动员大会上,时任公司项目经理的王连玉便拿出了一纸“军令状”:一定要做一个无可挑剔的优质工程;时任管道局项目经理朱怀德更是铮铮誓言:即使困难再大,也一定要按期优质完成任务,在江如项目打造品牌,打出管道局和二公司“管道施工国家红队”的威风。
      江如管道工程有三大特点:战线长——跨越扬州、泰州、南通3市23个乡镇,100多个行政村,涉及到众多单位和农户。水网密集——全线仅河流沟渠穿越就达500余条,平均每公里就多达3条,密度可见一斑。征地困难——主要表现在沿线群众对待征地工作“经验丰富”;先期管道建设中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造成了群众的对立情绪;国家的“补农政策”,使种植收入成为农民的可观经济来源,土地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料等方面。
      为了准确把握技术关键点,公司早在项目开工前就多次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对管道施工、河流穿越、场站建设等关键技术点进行考察和调研。开工后,项目部又多次组织骨干力量对沿线进行实地考察,总行程累计达10余万公里。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项目部坚持每周一次的工程建设例会,及时发现、研究、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项目部建立健全业主、监理、施工单位“三位一体”质量保证体系,形成了施工单位自检、监理抽检、第三方检测、业主监督的全方位质量管理网络。
      为了确保工程进度,项目部与管线沿途市区乡镇建立联系人制度,加强沟通协调;与管道经过的河流、铁路、公路权属单位或管理部门及早联系,报送有关手续;与物资中转站密切接触并派员驻站督促催办,力保各种工程物资供应不断档。
      为了使工程更加优化,更加科学,项目部创新性地成立了以项目技术人员、设计单位和监理组成的扁平化小组,深入施工现场解决问题。工程建设充分吸收消化“泥水平衡”施工法、“双面沉管”下沟法、“跨改穿”施工法、湿地推土机运管及三次倒运进管法等新工艺和新方法,不仅帮助各施工机组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也大大减少了许多不合理的工程变更,加快了工程进度,节约了工程费用。
      为了确保工程安全,项目部建立健全安全施工责任制,加大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时刻敲响安全警钟,确保安全施工无事故。
      工程在与一连串难题的博弈中有序推进
      提起江如管道项目建设的难,管道局、二公司项目经理朱怀德列出了一份“难字单”:时间紧,保工期难;等级高,保质量难;战线长,管理难;涉及面广,协调难;地形复杂,施工难;规范要求多,达标难;新技术应用多,操作难;参与的人员杂,安全难;冬季施工,保温难;管理人员少,跟踪难……
      辽河监理部总监马立明感慨地说,工程有那么多的难,但管道二公司人没有丝毫妥协,没有丝毫退缩,而是冷静应对,科学组织,攻坚克难。二公司项目部的一班人,对工程管理的认真程度、管理的深度、管理的质量,不比我在任何一个国家级工程中所见的差。二公司项目部的高效管理着重体现在:领导高度重视管理指挥得当,关键时期关键事件领导靠前指挥;进行广泛的工程调研,严把参建

激情在苏中大地奔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