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作文从来只有一个主题,电脑。无论是半命题,还是材料作文,他都能以不变应万变。光是制作网页这一项就够他写的了。以半命题为例,他就写过《那段制作网页的日子》,《网页和我有个约会》,《生活需要美丽的网页》等等。晓瑜放下书包,听见身侧不远两个女生小声说话。一个说,“她就是陈晓瑜。老师找她呢。”
“那你快去跟她说呀。”
“你怎么不去?老师可是跟你说的。”
“刚才老师让我去叫江陆,我还特意拉上你,你不该回报我吗?”第二个女生见推脱不了,深吸一口气,口中说“好了好了,我陪你去。”却还是没能迈开步子。
“哎呦,我紧张嘛!”还没等她们说完,陈晓瑜便起身走了。在洒满阳光的教师办公室,她认识了江陆。事实上,她与江陆从小学就开始作同学了。只是就像赫拉克利特斯说的那样,所有事物都在不停流动,一个人不可能在同一条河流中涉水两次。不知何时,江陆已悄然变成了另一个人,陈晓瑜不由细细打量。还是那双温和的鹿眼,却不再投出懒散和梦游般的迷茫,而是分明的清晰。他回头迎上晓瑜的目光,一秒钟就回到了小时候。
“鱼头…啊不是,陈晓瑜。”他挠着头,班主任倪老师在一旁抿嘴笑了。倪老师是个四十出头的可爱女人,说话有着江南女子特有的绵软。她是陈晓瑜新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没有她,晓瑜后来的日子或许会更难过。
改变的当然还有晓瑜自己。她不再跟陈志顶嘴了,脸上也因此少挨了一些巴掌,但是也不能完全杜绝。因为陈志说过他不喜欢她的眼神。她还兼任了班级的图书管理员,因为那是唯一一个无人问津的班干部职务。而图书馆一向是晓瑜最喜欢的地方之一,每周能在那里呆上两个中午,也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刘挽青是另一位管理员。她在晓瑜后面迅速举了手,还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她对任何人似乎有种畏惧,偶然两人独处的时候刘挽青总是没话找话,反而引来尴尬。
除此之外,陈晓瑜还有了一位新的固定好友,她叫林珊。陈志与林珊的父亲在清山的时候就是好友,他们的女儿也一直在一个班,之前却从未相熟。现在她们日日一起回家,回到那个崭新的仿佛空气中都飘着甲醛味儿的小区。对了,陈晓瑜搬家了,新家的水龙头不再有蛆流出来。她的新房间里有一个大大的飘窗,外面那棵美丽的白玉兰树早春就开始释放淡淡的清香。那天放学路上林珊偶然提起初中时候那次四个家庭结伴的旅行,晓瑜家和林珊家都参加了。“你跟你看起来不太一样,”林珊微笑着说,她比陈晓瑜矮上许多,留一个“锅盖头”,小小的尖脸泛出健康的淡红,很是乖巧。“我记得你那时候每天带着一顶棒球帽,帽檐压得低低的,也不来和我们说话。我当时就想,这个姑娘好酷啊。”酷什么?陈晓瑜只能在心中苦笑。那次的旅行她还记忆犹新。
“你还记不记得方斐然?”她问。“当然记得。小方嘛,谁能忘了她呢?”林珊笑。那次旅行中,他们来到一家海鲜馆吃晚饭。店家上了一盘不新鲜的螃蟹,服务员前来道歉时,几个大人还没说话,小方先开口和对方理论,一席话说得对方哑口无言,后来海鲜馆不仅赔了好几个菜,这顿饭还给打了半折。陈志对小方欣赏不已。“老方,你这女儿将来可了不得啊。”“哪里哪里,没有一点女孩样。”方叔叔说,“像晓瑜这样文文静静多好。”“这有什么好的,跟小方差远了。成天给我丢人。”陈志鄙夷地望晓瑜一眼,像在看一堆肮脏的垃圾。
回了旅馆,他又对晓瑜一通骂,并赌咒发誓以后再也不带她见任何人。“你知道吗,方斐然考到东澜了,我爸告诉我的。好像在二班。”林珊道。晓瑜点了点头,便又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陈志的怒容,总是千篇一律。冰冷的目光穿透厚厚的镜片,从上方俯视着她,口中确凿地说:
“陈晓瑜,你就是有病你知道吗?跟个白痴似的。”不幸被他言中,后来的晓瑜真的得上了一种让她痛不欲生的病。这个病也许早有预兆。六岁的陈晓瑜就曾经抚着胸口,对妈妈说她喘不过气。后来的十年里她陆陆续续作了几次心电图,结果都是没事儿。这个令人心安的结果却没有抚平她心头的不安。总之,在高二再寻常不过的一节物理课上,多年积蓄下来的洪水在顷刻间爆发了。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第四章 旅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