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杨威的亲自照应,乌兰乌德的工作进展非常顺利。
接连几天,会见当地人民代表、颁布新的法律、组建新的政府,终于在杨威来到乌兰乌德的第五天头上,在市政府广场上数千人的热烈鼓掌下,杨威亲自揭开了大红的绸布,一块巨大的牌匾竖立在乌兰乌德市中央。
这块牌匾上书“中华民国乌兰乌德第一特区”一行漂亮的楷书,这是出自梁启超的手笔。
本来大家想用俄文在下边也标上一行的,但是被杨威否决了,他说今后的官方语言就是汉语,俄文一概不允许出现在官方文件和学校课本里边。
大家拗不过他,只好听从,至于那些当地的居民们,能不能看懂汉语就是他们的事儿了,不懂就要慢慢学,否则有的苦头吃。
杨威这招不可谓不狠,要想在一块土地上牢牢的站稳脚跟,就得从文化上入手,过得一二十年,当地的年轻人、小孩子一句俄语都不会说,那可就真的稳若磐石了。
在西伯利亚忙活土地改革的时候,杨威也同时注意着欧洲和日本的动向。
欧洲的战局彻底变成了拉锯战、阵地战,德国在东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对顽强抵抗的法国却没能取得摧枯拉朽的战绩,而且英国一直通过海上交通给予法国巨大的援助,单凭德国海军的力量还不能抵消英国皇家海军数百年来地巨大优势。
直到此时德军才明白过来。当初杨威提议的首先控制沿海,切断英国和法国的联系有多么重要。
于是德军又派出重兵向海边奔进,但法国人也不是省油的灯,和德军一路纠缠,两方主力军团竟是同时抵达海边,谁也没占到多大的便宜。
日本方面已经开始了行动。就在昨天,杨威收到总统府、内阁、总参谋部和陆军部的多封来电,说日本海军已经在青岛登陆,将几百德国大兵打得稀里哗啦,而云鹏地主力部队还没有完全接管青岛,因此就在郊区接上火了,目前处在胶着状态。日本兵胜在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士气高昂;中国兵胜在人数众多、早有准备、地利人和。
本来德国人对于云鹏的强行带兵突入德国地盘非常不满,还向外交部、总统府都发了外交抗议。但袁世凯给他来了个不闻不问,德国也没有办法,它总不可能为了这个就撕破脸皮,要知道现在可是战场最要紧的时候。
对于日本的登陆中国山东,袁世凯在第一时间就通告全世界,严厉谴责日本的侵略行为,并声称将给与最强烈的报复。
世界其他国家可就有点儿晕忽忽了,到底中国和日本属于哪一派的啊?似乎都不像,中国既攻击俄国又攻击德国,日本也是一样。反正他们两家没有一个明确的立场,只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互相之间是你死我活地生死仇敌。
段瑞已经亲自赶赴山东了,全国的兵力源源不断向前线补充,战前不仅杨威给开了会议,一定要守住山东。不能让日本人在这里建立稳固的基地;而且袁世凯也让段瑞下了军令状,丢了山东他和云鹏就别想活了,全部枪毙!
袁世凯说话可是算数的,别看段瑞是他的嫡系,但说下手就下手,绝对没有一点的犹豫。
杨威将西伯利亚的事情扶持的走上正轨,就留下梁启超等一帮文官继续治理,自己则带着手下一众将官直奔鸭绿江畔。在那里,段芝贵已经调集了六十多万大军,就等杨威的一声令下呢!
于是杨威马不停蹄又赶到了边境小城安东县,这个地方位于东南鸭绿江和黄海的交汇处。与朝鲜隔江相望,南临黄海,西接鞍山、营口,西南毗邻大连,是一个扼守边境地军事重镇,段芝贵的指挥部就设在这里。
安东没有通火车,所以杨威在奉天下了火车之后,坐着卡车一路颠簸来到安东。
段芝贵早就得到消息出来迎接了,数月不见,这段芝贵显得苍老了许多,两鬓也白了,脸上的皱纹也多了,行动也略显迟缓,只有两撇长长的胡子依然像刀一样爽利。
其实他不过四十五六的年纪,平常身体又很棒,可如今拿眼一搭,绝对是个六十的老头儿。
段芝贵老远就伸出了双手:“杨副总统,好久不见,风采如昔啊!”
杨威握住他地手,一边摇一边打量他,奇怪道:“我说段将军,你的风采可是大不如从前啊!你看你头发都白了,怎么回事?是因为军务繁忙么?”
段芝贵嘴角抽了一抽:“呵呵,哪里话来?我也是打了一辈子仗,早就习惯了,这点事情还打不倒我姓段的呢!走――咱们到指挥部去,我就等您的一声令下,然后几十万大军横渡鸭绿江了!”
杨威没有多说话,直接跟他来到安东县城里的指挥部。
这个指挥部设在当地一个老财主家,条件也算不错,好吃好喝有酒有肉还有热炕头睡,这对于野战部队来说就是天大的享受了。
段芝贵也不客套,上来就介绍军情,他指着墙上的大地图说:“杨副总统,目前我军已经准备就绪,总兵力七个军六十八万人布防在鸭绿江一线,分四路大军,第一路由我亲自率领驻丹东,第二路
&nb
第一五八章 兵家大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