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章 国内发展(15)[1/2页]

龙游宇宙 龙平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为了做的逼真,以及防止有人认出来。李文军让秘书冒充了老板,他自己却甘愿做助手,从旁边冷静观察。经过几天和几个大企业的频繁接触,再加上李文军利用秘书和那些老板“谈判”的机会,自己却借口溜到工厂中,深入一线职工中详细的了解了一些情况。为了防止在一个地方了解地情况不够准确,一个星期后他们离开了鞍山,相继前往沈阳,哈尔滨,长春,大连等地明查暗访。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主要集中表现在:
      1企业用人制度严重不足,干部腐败严重。
      2企业内部财务不透明,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3由于企业内部分配不公,职工积极性低,劳动生产率低下。
      4由于职工工作没有主动性积极性,导致产品创新能力低下,没有市场竞争力。
      5有的老企业由于成立的时间较长,企业的负担较重。
      6上级主管机关对企业的干涉太多。
      其中大家普遍比较关心的是第一,二,三条。大家尤其对贪污受贿现象深恶痛绝,提到贪官,个个脸露恨色。这些情况都被李文军一一记在心里,这大概也是李文军日后横扫贪官的原因吧。经过集思广益,针对这些弊病,一线的员工也提出了一些不太成熟的意见,主要是:
      1以岗定薪,全员竞争上岗。每三年进行一次竞争上岗。竞聘时不注重文凭,只注重能不能完成该岗位的任务,并从中择优录取。
      2取消职称评定,只考评职工的业务能力。每年年底考评职工的实际工作成绩,并与下一年度工资挂钩。连续三年业绩优秀的,薪水晋升一级,连续两年不合格的下岗回家。
      3企业的经营者由职工代表大会从社会或企业中公开招聘,择优录取。并与之签订合同,报上级主管机关备案。企业的领导三年一选,不得连任。其任何三代之内的直系或旁系亲属不得在企业任职。
      4平时由职工代表大会监督企业经营者。企业经营者的年薪与企业效益挂钩,亏损企业的领导将不得领取薪水,并且可以中途罢免。经营优秀的,将给予企业领导当年该企业利润的1%的奖励。
      5企业领导离任前由职工代表大会聘请专业机构,对进行企业三年以来的总体情况进行考核和国有资产评估。
      6国营企业的主管机关只有监督企业中国有资产保值升值的权利,无权任免企业的实际经营。
      7国有企业的领导上任时,要交纳风险抵押金。如果卸任时企业由于经营不善而亏损,将没收风险抵押金。
      另外大家还认为中国的法律不严谨,老给人钻空子。并且执法不严。甚至有些法律明规定可以用罚款代替别的处罚,助长了某些人的行为。大家建议针对目前的情况,国家应该使用比较严厉法律。不应该姑息养奸,养虎为患。
      这些建议当然还有值得斟酌的地方,但是无疑从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基层职工的心声。毕竟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中国国有企业一半以上严重亏损,已经和面临破产,这一现象的发展,会造成中国经济的严重危机,造成越来越多的职工失业。(有的专家说,中国的失业率是28,这么高的失业率,在很多国家足以引起社会动乱或革命)对于中国国有企业的严重亏损和破产,引起了中国最高领导层直至广大老百姓的重视。再不解决,天真的要塌下来了。国有企业亏损破产的原因很多,但影响最大的原因是其领导人,特别是第一领导人素质和个人品质。国有企业领导人大约80是不合格的。突出的特点是腐败、无能、不干事。不但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如此,整个中国的干部队伍都如此。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应该说是与中国的干部制度有关。中国的干部是任命制,是第一把手说了算的制度,或者说是在专制独裁政治制度之下的干部制度。一个干部想要升迁,甚至保住现在的官位,只要做一件事,就是使上级领导,特别是管干部的领导和第一把手满意。中国官场上有跑官、大肆送礼,行贿、受贿,甚至公然买官、卖官;有搞假政绩,官升数据、数据升官;有靠裙带关系,靠朝中有人而升官,保官。最令人称奇的是,在中国有人竟靠无能、顺从、八面玲珑而升官的。曾经有这样的例子,有一个工厂,换第一把手,三个副手,这一派推荐甲,另一派推荐乙,没有人推荐丙,因为丙不但无能,与世无争,而且本人非常怕担任第一把手。结果上级为了搞平衡,却偏偏任命了丙。吓得丙睡不着觉,严重神经衰弱,无法工作,只好送去疗养。干部提升靠政绩,而有人真有了政绩反而被调任虚职或下台。这是因为他们真正地代表人民的利益,替人民办些事必然得罪中国的特权阶层,必然会顶撞一些无能的领导,必然会使不干事的干部面上无光。这种例子举不胜举。人是有弱点的,比如喜欢听阿谀奉承,希望得到额外利益;比如不希望下属超过自己;比如求稳怕变;比如难以克服个人情感的影响;比如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没有几个领导干部在选干部时能够以人民和国家利益为原则,大公无私的,极端认真负责的。在专制独裁制度下,有权就有一切,一人说了算,必须会造成写在纸上的合理干部制度的名存实亡。中国的干部制度造成干部的那点聪明才智都不用在正道上。第一代选第二代干部时,问题还不明显,但这样一代一代选下去,就会造成干部一代不如一代。所以必须改变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的现行干部制度。也就是说,要实行民主政体下的干部制度。从国有企业的严重亏损、破产就可以看到中国干部制度的弊病,从中国干部制度的弊病就可以看到中国政治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要解决干部问题就要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政体。有人把民主看成洪水猛兽,看成中国老百姓无资格享用的奢侈品,主张在中国永远维持专制独裁的政治制度。有人说民主在中国将来会实现的,但现在不能实行,因为它会造成混乱,造成经济衰退。中国由于政治改革严重滞后,造成了极为严重的腐败、国有企事业单位严重亏损破产,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社会法制的弱化,贫富差别的极剧扩大,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干部队伍素质低下。而上述问题已经不能再靠经济改革和经济措施解决了,只能通过政治改革来解决。中国太需要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体了。干部制度的改革只有建立在民主政体上才有实际效果。特别是不能一个单位或部门,最高领导一个人说了算。在决定领导人的机构中,比如企业董事会(事业单位可设管委会),都应有职工代表参加。
      经过在东北的一番实地调查,李文军对一些情况已经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在调查中碰到地各种丑恶行为,他并没有自己插手,全部都叫秘书把资料交给了当地政府。经过这些天地实地调查,他心中反而塌实多了。他认为就是亲手把这些为非作歹家伙全部毙了,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弄不好还要打草惊蛇。他寻思的是如何从制度,从法律方面去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法治而不是人治,这才是中国的根本出路。一路上李文军叫秘书将一路的所见所闻都一一记录在案。在一个天黑的晚上,他们乘坐隐形飞机,离开了东北。他们从大连出发飞越了渤海,接着沿海岸线飞行,最后降落在上海。
      在上海呆了两天,实际应该说是做着“汽车”转了两天。别的李文军倒没有太在意,但是有一件事情引起了他的警。在整过上海市区,到处都是建筑工地。这表面的繁荣令他忧虑不已。其实中国在房地产泡沫方面是有过教训的。1993年前后,位于海南省海口市滨海大道的高档写字楼南洋商业大厦最辉煌时曾创下每平方米20000港币的天价,现在评估价仅为1200元。一家来自南京的民企2003年8月拿下某银行处理的港澳大厦观海楼层,每平方米仅800多元。最近,某家资产管理公司拟处置几个资产包,号称70亿的资产报价仅为几千万元。但是我们政府有关部门好像没长记性。好了疮疤忘了疼,这句话一点不错。
      李文军在北京时就对此有所感觉。这次出来从东北看到上海,再结合北京的情况,使他忐忑不安。他开始担心新的一轮房地产泡沫的发生了。根据国家统计局给他的报告,从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来看,2003年前十个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各类投资的二成四,但东部地区则占该地区各类投资近两成九,中部为一成五,西部为一成九,这说明,东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更多靠房地产开发带动,而上海等地则高达四成以上。从土地和商品房价格增长情况来看,部分地区也存在着过热的现象。供求结构失衡,有效供给不足也是中国房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一九九年到二00二年,在中国总体住宅投资中,经济适用房的比重逐年下降,同期别墅和高档公寓的比重则逐年上升。一些大中城市高档商品房供过于求,价格虚高,低价位的经济适用房却供不应求,房地产市场价格与消费者的购买力之间出现了严重错位。此外,土地供应增长过快,个别地区出现圈地热的现象令人担忧。有些地区更从短期利益出发,热衷于出售土地,有的地区已将几年以后的用地指标用完。一些企业以增加土地储备为名,大量圈占土地;有些企业将土地购买到手以后,并不进行开发活动,而是待价而沽,等土地增值后再出售受益。汲凤翔说,土地交易中的投机因素,引发了土地价格上涨,加大了房地产开发成本,导致房价上升。
      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接二连三的发文开始预防这些情况了,但是亲眼看到这些事情,李文军心中还是觉得事情不妙,他准备这次一会去就要召开会议,及早拿出对策为好。就在他为各种事情忙的团团转的时候,北京的某些人已经闻出气味不对了,因为他们已经很长时间没见到李文军了。于是某些人觉得机会来了。
      陈云海原来是中央内定的接班人,准备接替胡主席的。但是由于李文军的出现,他不仅没有当上国家主席还被“发配”去了人大。他心中的这股怨气可想而知的。这次他发现李文军很长时间没在北京露面后,就感到奇怪。经过秘密打探,终于发现李文军离开北京了,但是去向不明,这一发现是他感到疑惑。但是他没有声张,他认为这是除掉李文军的绝佳机会。由于他在中央呆的时间比较长,再加上原来又是内定的国家领导人,因此他在地方上面的关系网是很大的。因此他连忙秘密派人搜索李文军的下落,一旦有消息立即通知他。但是由于李文军这次下去的行踪比较隐蔽,又没有和任何地方的领导接触,因此消息封锁的很严密。陈云海一时也早不到他。但是前两天东北某省的一个副省长秘密报告说,李文军的秘书一个星期前曾经送过一份资料到他们省的省政府,但是随后就失踪了。陈云海一听心中一喜,因为根据警卫报告,李文军的秘书正是和李文军同时离京的。因此他立即叫人加紧搜索。但是奇怪的是,找遍了东北也没找到。不过陈云海很快就猜到了,李文军可能已经离开东北了。因此陈云海立即布置,在全国各地秘密寻找李文军的下落,并要求找到后伺机下手。
      其实此时李文军正在上海黄浦江边上漫步而行,白天劳累了一

第六章 国内发展(15)[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