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5、凤鸣(下)[1/2页]

宰执江山 菊花换酒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见小满望着路旁的碑林,满脸震惊,范鲤微笑道:“无需惊讶。那些都是我凤鸣书院历代先贤所留,算是他们的衣冠冢吧。”
      可范鲤说得轻巧,小满又怎能不震惊?
      因为那些碑刻上的名字,随便拎出一个来,都能让他们所处的那段历史噤若寒蝉!
      周鸷、刘小宛、李轩辕、赵逖……
      这些震古烁今的大人物,竟然都是从凤鸣书院走出去的!
      小满跟在范鲤的身后继续上山。
      青石路的尽头,是一座恢宏山门。山门以青石雕刻,右书“千古文章”、左刻“万里山河”。横批只有两个字——天下!
      上联、下联与横批用三种不同的笔迹写成,小满却丝毫也不觉得怪异。
      因为包括小满在内的所有楚人都知道,这十个字,其实出自三人之手。
      “千古文章”为范家开山祖师范陶朱手书、“万里山河”是范鲤的十四世祖范鸠留字。至于那“天下”二字,则出自一位刘姓男子之手。
      天下。
      这两个字何其沉重。可从大楚、两奉、大齐,再到大魏、两赵,这两个字就这么理所当然地挂进了所有楚人心里。
      因为有资格刻这两个字的人,最终也没敢在题字末款留下自己的姓名。
      此人叫刘小宛。
      小宛是范鲤的十四世祖——范鸠为他取的小名,因为他与范鸠相逢于宛城。
      后来,这个小名渐渐地没人叫了。
      因为这位刘小宛布衣起家、坐拥天下。他开创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称呼,他的正名刘寄奴被写进了《楚书》,庙号太祖!
      小满还知道,这位奋起寒微、气吞万里的楚太祖,称帝后拿起玉刀亲自拓刻这两个字时,却犹豫起来——他觉得末款留下正名太显疏远,有忘本之嫌;可留下“小宛”二字,又怕已经逝世的恩师觉得自己轻浮,不显尊重。
      最后他干脆只送来两个字,连姓名也没敢留。
      这件事也成了青史上的一桩美谈,后世还有人作打油诗笑曰:“气吞万里刘虎胆,丹书不敢称‘小宛”。
      此举把凤鸣书院的地位推上了巅峰,范家也因此与鲁郡子家一道,成为天下文脉的执牛耳者。
      ……
      跨过那道恢宏山门,小满终于看到那座坐落在凤鸣山山腰的古朴书院。
      这座书院建成于东奉年间,至今已过千年。
      大奉洪嘉之乱后,山河破碎、国土沦陷,楚人纷纷背井南渡。原来位于中原的凤鸣书院,也是在那时迁到了如今的天南省、那时的天南州。
      从远处看去,这座古老书院瓦当垂纹、浑然天成。由于年代太过久远,书院显得有些古旧。可历尽千年风霜雪雨之后,那份古朴与大气越发返璞归真、与天地契。
      或许是近家情怯吧,许清红着一张脸,不敢跟着范鲤走进去。
      这时小满反过来握住师娘的手,跟着范鲤跨进了这座天下读书人的精神圣地。
      书院里没有什么花草,只种着几方菜园。此时,一位十二三岁的少年正在菜园里锄着草。
      那少年身穿青色短褐,头发用一根红绳随意束起。
   &nbs

5、凤鸣(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