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任霖岭自幼伴君长大,本是铁打的交情,可刘骜这人偏生又多疑,任霖岭多余做些事情,总会引发不必要的猜忌,他又是这样沉闷的一个性子,刘骜心里不痛快时,任霖岭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叫他练剑却是痛快得紧,久而久之,刘骜心里一不舒坦,任霖岭就会陪他练剑。
      两人也逐渐生出几分默契。刘骜骨子里是桀骜不驯,争强好胜的,平日旁人自然是多番忍让,可任霖岭偏不,却又不能赢他,只得次次平局,刘骜心里肚明,这次次平局绝不是因为实力相当,可任凭他气的跳脚,战绩也从未改写。
      刘骜从回忆中挣脱,锤了一下任霖岭的肩,“郎中令位置空缺,你可有推荐人选?”
      任霖岭低头避开刘骜的目光,“臣不敢揣测陛下内心。”
      刘骜恼怒地踹了任霖岭一脚,“朕这是在征询你的意见,怂的跟什么似的,怕朕给你钻笼子?”
      任霖岭这才抬头,盯了会儿刘骜的眼睛,才缓缓开口:“王太后盯着这个位置很久了,可新进的举人状元之流还未丰满羽翼,形成合力,故不可冒险用他们。”任霖岭又看了下刘骜,见他没有打断,继续说道,“可用朝中中立方势力消耗太后的暗中势力。”
      刘骜迅速进入状态,“朝中中立方以黄咸李平为首,黄家势力过于扩充,于我们而言也不是好事,李平为人过于中庸,少有政绩,恐难服众。”
      任霖岭想了一想,“如若李平任职郎中令,朝中不满,太后那边怕也不会过于忌惮,先顶替一时,有了合适人选再换下来便好。”
      刘骜一时也没两全之法,心里纵然憋屈,也只得先这么着了。
      可千算万算,没想到召李平前来听封的时候,李平居然不乐意!
      “臣得皇恩庇佑,能为陛下江山出一份力已是莫大的福分,可自身几斤几两,微臣不敢自大自夸,郎中令一职关系京城安危,我乃一介文官,不仅不能服众,还恐伤及陛下龙威。”一番话,漂漂亮亮地给刘骜怼了回去。
      刘骜心里想着若不是实在没有人堪用,何苦推你出来挡刀。嘴上却说,“李卿言重了,朕既然看好你,必然是认为李卿能为朕解忧,不要让朕失望。”
      李平嘴嘟囔两下,猛然被打断。
      “你还想抗旨不成!”刘骜摆起架子,一切尘埃落定。
      “当真如此?”
      “我骗你做甚!”
      李平出宫之后,回府换了身行头直奔黄府。黄咸正好在偏厅用茶,两个加起来快一百岁的老头,头凑到一起就开始不时爆发出此起彼伏地动静。
      黄咸不可惜黄昶隽没有拿到郎中令的位置,可输给了李平也是万万没想到。李平一介书生,统领禁卫,别说朝堂上的大臣要议论,就算是他手下马上要接管的兵,怕也免不得要私下说闲话的。
      李平这算是升迁,可他要是胆敢接下这职位,同僚的嘲讽,太后那边的觊觎都够他喝一壶的。所以接了口谕,李平也积极活络地找黄咸来商量对策。
      “黄兄,我这一介书生,提笔写字,做做文章自是不在话下,可要骑马打仗,统帅禁军,可真是难为我了。”李平瘫坐在椅子上,脸色卡白。
      “口谕已下,李兄怕是也只能为国奉献了。”黄咸呷了口茶,不急不缓地回道。
      “黄咸!道理谁都知道,我这不是找你来想办法了吗?再不济,你安慰我两句也算尽了同袍之谊,不咸不淡几句话就想打发了我?做梦!”李平气急,喘了口气接着说,“你就没想到,你们上杆子自荐,皇帝偏偏不要,宁愿让我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去担此大任,也不考虑你们这武将出身的大好人才?”
      黄咸听了,这才算有些反应,他放下茶托,透过窗向外眺望一眼,“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怕的不是巡城之苦,不过是担心太后在安插势力时顺手除了你这颗绊脚石。”
      李平嗤笑一声,“没错,我惧的是后朝势力,王太后扶持外戚干政已久,势力滔天,若我碍了她的眼……我不能不为我李府三十多口人命着想啊!”平复了一下情绪,李平接着补充,“黄兄终日游走于皇帝与太后势力之间,李某佩服,可李某能力有限,做个划清界限的中立方实属为保全自己,可这眼看着就要大祸临头,黄兄纵横沙场,时局诡谲必然比我看得清楚,皇帝这是在猜忌你黄家势力过于庞大……”
      “李兄!”黄咸大喝一声,打断了李平的话。

11.第 11 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