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罢了。铭记也好,默背也行,你始终不是当事人,无法完全理解诗人在写下这简短几行几字的心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内容就摆在这里,构想的脑洞多大全由自己。
我厌恶了那古旧的想法,将局限住诗词歌赋本身的魅力,俗套的认为押韵就好,意境美好,抒情与否根本不重要。
更反感这种广播邀请函,以文化为幌子的人群,捏着一杆提勾画叉全凭心情的虚伪笔,妄加评论任何来自肺腑的粗言也好,精句也罢。
向往竹林七贤那种没有利益的小聚,不必把酒言欢,有诗助兴即可;不必功名利禄,有词赏析即可。文字的挤撞,显然会比彗星撞地球来得更快,文化的衰退进步,自然不比一本刚上市的书本销售速度要慢。
6月12日
(本章完)
第298章 邀请函背后的入会费[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