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58章 人口稀少[2/2页]

看戏到三国 悟空不晕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利用诈降计偷袭成功,烧毁了曹军许多战船。同时连带烧着了曹军的陆上大营。周瑜军趁曹军混乱,立即登陆向曹军猛攻。曹操看到局势无法挽回,便下令烧毁剩余战船后向西撤退,由于天降大雨、道路泥泞,曹军丢弃了所有辎重才通过了华容。这时,张辽、许褚带领骑兵赶来接应,这才逃回了江陵。曹操逃回后,留下曹仁、徐晃防守江陵,乐进防守襄阳,自己率领其他将领撤回了北方。周瑜军击败乌林的曹军后继续逆江西进,在巴丘一带,又发现并攻击了曹军西路兵团的运输船队,曹军将领烧毁船队后逃走。周瑜军到达江陵南岸,与曹军隔江对峙。同时派兵2千攻占了夷陵。刘备军在江夏一带,看到周瑜击败了曹军,也趁势对曹军进行追击,俘获了许多的士兵和物资。后又趁周瑜在江陵与曹军对抗的时候,南下占领了武陵、长沙、桂阳和零陵郡。一年后,由于江陵距离长江较近,在周瑜的连续攻击下,曹仁防守江陵已经非常困难了,最后经曹操同意放弃江陵北撤襄阳。整个战役到此才全部结束。
      三赤壁(乌林)之战的实际交战兵力分析
      赤壁之战真正的作战地点为长江北岸的乌林,南岸的赤壁只是一开始遭遇战的地点。因此称乌林之战更确切。但为与通常的说法一致,本文仍采用赤壁之战。在本次战役里最关键的赤壁之战中,双方的实际交战兵力是多少呢?请看以下分析:
      周瑜军:3万,估计其中精锐水军占50左右。主要将领如下:
      左都督:周瑜,右都督:程普
      赞军校尉鲁肃,当口令甘宁,横野中郎将吕蒙,中郎将韩当,
      先锋都尉黄盖,左卫承烈都尉凌统,奋威校尉全琮,
      宜春长周泰,武猛校尉潘璋,运转都督扶义将军朱治。
      刘备军主力在夏口一带没有参战(只有刘备跟随在周瑜军中)。理由证明为:第一,赤壁之战后周瑜军到江陵,周瑜派甘宁与刘备率兵2千攻打西面的夷陵(资治通鉴记载)。如果刘备自己有兵,怎能跟着甘宁带如此少的兵去作战?第二,所有有关“关羽、张飞和赵云”的正史均未记载他们参加过赤壁之战。第三,如果刘备的15万人(号称2万)参加了作战那应当会起很大的作用,而刘备就不会在后来低声下气的亲自跑去求孙权多给一些地盘了。第四,根据后面的分析,赤壁曹军仅为45~5万人,如果刘备军主力参战,那双方兵力就相当了。而根据史料记载周瑜军是少于曹军的。第五,根据史料周瑜军到达樊口刘备驻地时,刘备问周瑜带来多少兵,周瑜说有3万,刘备感到有些少。而周瑜对刘备说:放心,请看我如何破敌吧。而不是说咱们共同破敌吧!第六,刘备军主力驻守夏口一带主要是准备防止曹军北路兵团自汉水向南的进攻。第七,资治通鉴汉记五十九记载,羽曰:“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戮力破敌,岂得徒劳,无一块土”,说明刘备当时只身在周瑜军中。第八,《江表传》记载,当时刘备准备派关羽、张飞率两千人与周瑜去迎战曹操,但考虑到周瑜兵少恐怕不能取胜,所以为保存实力而没有派遣。
      曹操军5万左右,其中新收降的荆州水军占75左右。原因是参加赤壁之战的只有曹操的西路兵团,其他部队根本不在此地,没有参战。因为根据史料记载只有曹操亲自率领的一支部队到达战场,参加了赤壁之战。
      首先我们分析当时曹军的部署情况如下(参见赤壁之战形势图):
      西路:统帅曹操,谋士:荀攸、贾诩、陈矫、董昭、陈群等,
      、龙骑、豹骑宿卫军将领:许褚、曹纯、曹真、曹休,
      奋威将军满宠,厉锋将军曹洪,折冲将军乐进,
      水军都督蔡瑁,水军副都督张允,
      北路:都督护军赵俨,奋威将军程昱,丞相军祭酒杜袭、袁渔,
      虎威将军于禁,荡寇将军张辽,平狄将军张郃,
      平虏将军朱灵,破虏将军李典,扬武将军路招,将军冯楷,
      水军先锋讨逆将军、江夏太守文聘,
      东路牵制性进攻部队:平东将军陈登进攻丹阳郡,
      威虏将军、徐州刺史臧霸进攻吴郡,
      扬州部队自寿春、合肥一线进攻庐江郡。
      荆州留守部队:留守樊城横野将军徐晃,
      留守江陵征南将军曹仁,
      运输部队军粮督运使夏侯渊以及汝南太守李通等。
      曹军的北方精锐部队均由曹操的亲族将领和其他著名将领直接统帅,比如: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徐晃、张辽、张郃、满宠、于禁、乐进、李通等均每人亲率5千人左右的精兵。这就相当于现代,曹操是总司令,各位亲信将军是直接带兵的军长、师长。我们只要看看各位军长、师长在什么地方,就可以知道曹操的精锐中原部队所在的位置了。曹操决不会将直接带兵的军长、师长留在某地,而将他们所带的部队全由自己亲自带领。因此分析曹军兵力部署的最好办法就是看其主要将领在哪里。
      曹操的主要将领当时在哪里呢?请看史书的部分记载:
      曹仁——三国志曹仁传:“从平荆州,以仁行征南将军,留屯江陵,拒吴将周瑜。”
      曹洪——不见任何记载。但是“累从征伐,”通常曹操带其在身边。
      夏侯惇——不见任何记载。好象眼睛残疾后,基本上留守后方。
      夏侯渊——不见任何记载。但当时基本负责粮草押运的重要工作。
      徐晃——三国志徐晃传:“从征荆州,别屯樊,讨中庐、临沮、宜城贼。”
      满宠——三国志满宠传:“从太祖征荆州。大军还,留宠行奋威将军,屯当阳。”
      乐进——三国志乐进传:“后从平荆州,留屯襄阳,击关羽、苏非等皆走之。又讨刘备临沮长杜普、旌阳长梁大,皆大破之。”
      张辽——三国志张辽传:“时荆州未定,复遣辽屯长社。”后受都督护军赵俨节制。
      于禁、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受都督护军赵俨节制。
      文聘——三国志文聘传:“使与曹纯追讨刘备于长阪。乃以聘为江夏太守,与乐进讨关羽于寻口,有功,加讨逆将军。”
      李通——时为汝南太守,未见任何参战记载。估计可能参加粮草运输工作。
      曹操的军队是按以上所述进行部署的吗?分析如下:
      曹军的西路兵团:曹操在西路的重要将领仅有曹洪、乐进和满宠,其余的重要将领均不在曹操身边。另外就是宿卫军了。宿卫军大约有5千人(由曹纯、曹真、曹休带领,曾经一昼夜行军300里追赶刘备。许褚当时不知为何不在军中),加上曹洪、乐进、满宠的各5千人,因此西路的中原精锐陆军仅有2万人。曹操的西路还有两位将领:荆州水军的蔡瑁和张允。此二人带领的都是水军不会是曹操从中原带来的精兵。我们假设刘琮的7万军队中有一半左右的水军,则投降的水军共有35~4万人。荆州水军的三员大将是蔡瑁、张允和文聘,因此他们每人带领1~15万多的水军是比较合理的。另外荆州水军三分之一弱在汉水,三分之二强在长江也比较合理。所以曹操西路兵团的水军大约有25万多人。故曹操的西路兵团构成为:2万中原精锐陆军加25万新投降的水军,共45~5万人(与北路差不多)。
      曹军的北路兵团:部署位置史料没有准确的记载,但必定是在距离曹操较远的地方。因为根据《三国志赵俨传》的记载,为了统一协调、指挥此路7位重要的将军,曹操特地委派赵俨担任护七军的职务。如果这七位将军是部署在曹操附近,曹操完全可以亲自领导,而不必再派护七军了。7位将军每人带领5千中原精锐陆军,加上文聘的近1~15万左右水军,共计45~5万人左右。估计他们正准备自襄阳沿汉水南下,但是距离赤壁还很远,而且中间也没有道路,故没能参加此次作战。
      曹军在江陵、襄阳、樊城、当阳一线的守备军及运输部队:曹仁、徐晃、李通3位重要将领各5千兵,加上粮草使夏侯渊的5千人(见《三国志曹仁传》),合计2万人。东线牵制性进攻部队:3员将领分三路各5千人,合计15万人。
      曹军的北方留守部队:中原许昌留守荀彧:5千人,防备关中的夏侯惇军5千人,合计1万人。兖州和徐州地区留守:约1万人。新收复的北方四州留守部队(估计):并州刺史梁习5千人,幽州焦触、张南15~2万人,冀州高览、贾信等1万人和青州5千人,合计35~4万人。另外,估计荆州新投降的陆军35万人,因战斗力差正在进行整编训练,没有参加作战。
      以上部队共计为22万左右(因为前面分析过,曹军中原部队的兵力是在15~16万,加上荆州的降军,总兵力为22~23万)是非常吻合的。以上基本包括了当时曹操手下的所有统兵大将。
      根据以上的分析,就局部的赤壁之战而言,双方的实际兵力对比为45~5万比3万,曹军占优(如果刘备军主力参战,就不是曹军兵力占优了)。但曹军的25~3万水军是新投降的,军心不稳、士气和战斗力都不高,而战斗力强的2万中原陆军又不善水战还得了瘟疫(可能是血吸虫病)。所以失败就是必然的了。
      所以这时代没有人们想得那么好。汉末人口总数就千万上下,除了妇女老人和儿童,还要有后勤保障和农业生产人口,所以那根本就不会有太多的兵去打仗,也根本就养不起那么多的兵!

58章 人口稀少[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