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即指加热红色硫化汞(丹砂),分解出汞,而汞加硫黄又能生成黑色硫化汞,再变为红色硫化汞。描述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又如“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就描述了铁置换出铜的反应,等等。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齐梁间道士、道教思想家、医学家,炼丹家、文学家,自号华阳居士,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卒谥贞白先生。陶弘景还是茅山派的开山祖师爷。陶弘景入齐,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征左卫殿中将军。齐永明十年(492年)辞官赴句曲山(茅山)隐居,从孙岳游学,并受符图经法,遍历名山,寻访仙药。梁武帝礼聘不至,却每每就谘朝廷大事,时人称为“山中宰相”。其思想源于老庄,并受葛洪道教的影响,亦杂有儒佛观点。主张儒、佛、道三家合流,鼓吹“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陶弘景自幼聪明异常,十岁时就读葛洪的《神仙传》,于是便立志养生,十五岁著《寻山志》。二十岁被引为诸王侍读,后拜左卫殿中将军。三十六岁梁代齐而立,拜陆修静弟子孙游岳为师,成为上清派传人,隐居句曲山(茅山)华阳洞。梁武帝早年便与陶弘景认识,称帝之后,想让其出山为官,辅佐朝政。陶于是画了一张画,两头牛,一个自在地吃草,一个带着金笼头,被拿着鞭子的人牵着鼻子。梁武帝一见,便知其意,虽不为官,但书信不断,常以朝廷大事与他商讨,人称“山中宰相”。(492年,陶景弘36岁,他的好友萧衍取得了帝位,他便隐居于曲山。梁武帝萧衍深知陶景弘的才能,几次想请他出仕,都被他拒绝了。后来,梁武帝无法,只好时常将国家大事写成信件,派人送到曲山(茅山)请教陶弘景,陶弘景看在多年好友的份上,也时常写信给梁武帝,指点政策。于是,朝廷与曲山间音信不断,陶弘景虽身在方外,却俨然成为了朝廷决策人物,当时人们都称他为“山中宰相”。)他的思想脱胎于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教,当然也夹杂有儒家和佛教观点。陶弘景的工草隶行书尤妙。对历算、地理、医药等都有一定研究。曾整理古代的《神农本草经》,并增收魏晋间名医所用新药,成《本草经集注》七卷,共载药物730种,并首创沿用至今的药物分类方法,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实分类,对本草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原书已佚,现在敦煌发现残本)其内容为历代本草书籍收载,得以流传。
这金丹一派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那都不是一个正式的门派。或者说,他们就是一个“作坊”。他们的弟子都是师傅带着徒弟,几乎是以“一传一”的传承方式繁衍下来的。所以想要做左慈的徒弟,那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这金丹派师傅那是要认真考察自己的徒弟各方面的素质,才会决定要不要收下做徒的。
书回正文:
“仙翁,咱还是做个忘年交吧!这入道之事,晚辈确实还没有考虑过。”游志可没那么大的雄心壮志去入道传法。在他的内心世界,还是希望穿越回现代,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普通小市民生活。像左慈这种闲云野鹤,与天地为友的道人,那是只可远观的来瞻仰而已。
“也罢,也罢,强扭的瓜不甜!那老夫就先告辞了!以后有事相求,汝直接来天柱山找老夫即可!”左慈说完,便驭着鹏鸟直入云霄不见了踪影。
“真是潇洒人呀!”游志目送着左慈离去,心中不禁叹道左慈来去的逍遥自在。
游志目送完左慈远飞之后,自个就走进了穹空蛮羽部落。毕竟,他现在可是这个部落的新首领。可是这游志刚走入部落营地内,那就发生了而一些新情况。
“首领,你不要去呀?你这么一个人去就是羊入虎群呀!”穹空蛮羽的卡甲,踢鲁等一群年轻后生正劝阻上一任首领克尼。
“你们不要再叫我首领了,现在我们部落的新首领已经选出来了!我已经是个普通的族民而已。”克尼还没有忘记自己的儿子布奥被害于精绝城的事情。现在他正整理行装,打算单人匹马去找杀害自己儿子的仇人。
“你知道精绝城有多少鄯善国兵吗?你有进城的牒文吗?唉,不要冲动呀,老首领!”游志听到刚才的谈话后,也是好意的劝说着克尼。
175章 金丹一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