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们来干嘛?”范含说,“美国办事效率就这么低么?都替我拿主意了,为什么不办好了再来?当我是闲人呐?!”
佛赫热当场就要翻脸,被巴杜瓦拉住了。
“现在印度尼西亚局势已经稳住了,”巴杜瓦说,“用不了多久你们就得回去了。”
“有人愿意回去吗?”范含问。
“没有,”佛赫热说,“我们就是要把你们送回去。”
“哦?当年你们干吗不把爱因斯坦送回德国?”
“那不一样,纳粹正在疯狂的迫害犹太人”。巴杜瓦说。
“胡扯,伟大的元首怎么会干出这种事来?”范含知道触动了犹太人这根筋,就努力的在伤口上再撒一把盐,“什么奥斯维辛,都是卑鄙无耻的英国人造的谣!你们明明绑架了爱因斯坦博士!为了破坏伟大的日耳曼民族复兴的壮丽事业,竟然干出这种罪恶勾当!德国(deutschnd)万岁!日耳曼(geran)万岁!元首万岁!嗨!希特勒!”
躺在床上的范含激动的行纳粹礼,右臂直伸上天。
俩人脸色相当难看。
“事情不是这样的,”巴杜瓦说,“纳粹的罪行已经是举世皆知了,但是印度尼西亚,不过是人民自发的阻止共产主义渗透罢了。”
“是啊是啊!”范含冷笑,“伟大的美国人民怎么会判断错误呢,伟大的美国政府的盟友怎么会如此明目张胆的搞种族灭绝呢?这一定是卑鄙无耻的苏联人造的谣!美国万岁!总统万岁!嗨!约翰逊!”
俩人不说话了。
又过了一天,俩人又来了,斯内克也来了。
“手续办好了,”佛赫热说,“不用遣送了。”
“谢谢。”范含说,估计就是这么回事,所谓遣送根本就是在咋呼。
“如果医院的检查结果没什么情况,”巴杜瓦说,“再过两天,最多三天,你就可以出院了。”
“出院?”范含说,“去哪儿?”
“当然是难民营。”斯内克说。
“不去,我要住公寓。”范含耍赖。
“别得寸进尺!”佛赫热大怒。
“有个帐篷就不错了,当难民还想去哪儿?”巴杜瓦说。
“你付得起房租么?”斯内克轻蔑的说。
“你怎么知道我付不起?”范含反问。
“哦?我倒要看看你从哪儿掏钱出来!”斯内克说。
“没钱我不会去挣么?”范含说。
三人大笑。
“难民能干什么?”佛赫热说,“老老实实呆着吧。”
“那你们干吗从世界各地招移民?”范含说,“不想来的都连哄带骗的蒙过来。”
“美国需要那些人才。”斯内克说,“我们的工作就是放那些人进来,撵你们这帮人滚蛋。”
“你怎么知道难民里面没有人才?”范含问,“整个民族呢,按比例算,怎么也得有点吧”
“那又怎么样?”巴杜瓦说,“根本就不给你们这个机会。”
“免得增加美国失业率。”斯内克说。
“当然,难民营也不是慈善机构。”佛赫热说,“为了糊口,你们肯定还得干点什么。”
“除非你的本事美国人干不了。”巴杜瓦不愿意把话说死。
“可能么?”佛赫热说。
“老老实实睡帐篷吧,”斯内克说,“有空还能写几首诗。”
“当作家倒不错,”巴杜瓦说,“美国也保证不了自己人就能写出所有东西来。”
“真要是发表了还有稿费呢,”斯内克说,“想住公寓也不是不可能。”
三人又大笑。
“是么?”范含笑了,“你刚才说我在医院还能呆几天来着?”
“两天,最多三天。”巴杜瓦重复。
“那后天你们来拿稿子吧,”范含严肃地说,“我,要住公寓!”
三人不笑了。
互相大眼瞪小眼过了一会。
“好吧,”佛赫热说,“纸和笔可以跟医院要,后天我们过来。”
“至少给台打字机吧,”范含说,“这年头谁还拿手写?”
“等你先写出来一篇再说吧。”巴杜瓦说,“要能发表,我送你一台。”
“没事我们先走了。”斯内克说。
“等等,”范含指着佛赫热与巴杜瓦说,“你们俩等一会再走。”
“干吗?”
“告诉我一些犹太人的人名,”范含说,“作为感谢,我要在开头写上‘致亲爱的摩西;佛赫热和艾萨克;巴杜瓦,——没你事!斯内克!”
俩人大眼瞪小眼。
“这个好办,”佛赫热说,“用不着问我们,跟医院要本圣经就成。”
“里面的人名随便用。”巴杜瓦说。
“那也行,”范含说,“慢走,不送!”
“行么?”佛赫热说,“就这么让他写?”
“没事,”巴杜瓦说,“本来就打算调查他,说不定问不出来的话,自己就写出来了呢。”
“也是啊,”斯内克说,“一般的难民直接架走就得了。”
“真要是写得不错呢?”佛赫热说。
“那也没什么,”巴杜瓦说,“就算进难民营,他想写也能写。”
“也是啊,”斯内克说,“等着吧。”
(第贰章完)
注:
1,关于人物姓名,有些是作者安排。摩西(oses,犹太先知)是最常用的犹太人姓名;艾萨克(isaac,以撒,《旧约》中被父亲亚伯拉罕拿来献祭)是第二常用的犹太人姓名;佛赫热(fet)是法国姓氏,在一次网球公开赛里,范含见到过有个法国(比利时?)选手叫这个名字,英文原声解说就念做“佛赫热”;巴杜瓦(atois)是法语,意思是方言;范含有意编出这两个人名,是为了后面情节里所发表的第一篇“原创”小说。至于斯内克(snake)、玛丽;史密斯(arysith),都是范含随便起的,懒得动这种脑筋,基本上没有特殊意义的人物都是随便起一个汤姆、杰瑞、约翰、彼得什么的。前面的“张良”虽然名字不俗,但是也没有特殊意义,华人中还是有不少人叫这个名字,相比之下,叫韩信、萧何确实罕见。
2,关于“掏钱”,有个笑话。一个裸汉伸手叫了一辆出租车,女司机盯着他直看。“看什么看?!没见过男人么?!”“我看你丫从哪儿掏钱出来!”
3,关于圣经,犹太人只认《旧约》。在《旧约》里,上帝仅仅是犹太人的保护神而已。后来的《新约》就是另一码事。基督徒传教基本上都引用《新约》,很少提《旧约》,除了上帝说出来的一些教条以外。犹太人要么不承认耶稣,要么就认为耶稣只是个普通的犹太人。穆罕默德创立教的时候,承认《旧约》和《新约》,承认摩西、耶稣等犹太人先知,并称自己是“最后一个先知”。教同时把《圣经》和《古兰经》当做教典,只是认为《圣经》被严重的篡改了,所以现今只认《古兰经》。
从历史上看,欧洲长期以来一直在排斥犹太人,并且是打着基督教的名义。犹太人对于这种“打着红旗反红旗”的行为也是非常不满。到底仰仗《新约》的基督教当年是不是“借壳上市”,学界认为,很难说。
从经文本身来看,《旧约》、《新约》、《古兰经》之间互相矛盾的地方非常多,一般宗教学者都是把犹太教、基督教、教当作三种宗教,而不是一种宗教的三个分支。真正的小分支都是“共济会”、“再洗礼派”之类的,大分支三个: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一般说的“基督教”指得是“新教”。
4,关于德国,一般都是“gerany”,不过德语称为“deutschnd”。“deutsch”就是“德意志”,“geran”就是“日耳曼”。
5,关于“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一般影视作品里都写的神通广大。联邦调查局号称不对外,中央情报局号称不对内。连续剧《xfile》里面描写的联邦调查局确实有点“越权”。有美国记者关于《xfile》采访过联邦调查局,得到的回答是:除非外星人涉嫌违反美国法律,否则我们也无权调查。至于这两个机构真正是怎么回事,那是美国的国家机密,别说我们,大部分美国人自己也不知道。
6,关于麦卡锡,现在应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麦卡锡(1908—1957,josehrayondarthy),美国共和党参议员。生于威斯康星州。曾当过农业工人、店员。1930年进马克特大学工程学院,后转至法学院。1935年毕业后从事律师工作。1939年任巡回法庭法官。1942—1945年在海军陆战队服役,当过情报官。1946年当选为联邦参议员,后任两院住房联合委员会副主席、银行与货币委员会委员、拨款委员会委员、政府活动委员会兼常设调查小组委员会主席等职。思想极右,以和迫害进步人士而闻名。他在军队中搞“忠诚调查”,肆意栽赃陷害,甚至在国会议员中调查共产党嫌疑。1954年受到参议院的谴责和抨击。1957年死于马里兰州。著有《麦卡锡主义:为美国而斗争》、《美国从胜利撤退:乔治·马歇尔的故事》。
7,关于约翰逊,此时的美国总统。约翰逊(1908—1973,lyndonbaesjohnson),美国第三十六届总统(1963~1969)。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改革家。1908年8月27日生于得克萨斯州,卒于1973年1月22日。1930年大学毕业后,曾在休斯敦一所中学教授演讲术和辩论术。1935年,约翰逊被任命为全国青年管理局得克萨斯州分局长。在职期间,向约10万名青年提供了受教育和就业机会,为自己在得克萨斯州建立了牢固的政治基础。1937年,他当选为国会众议员。珍珠港事件发生后,他是第一个自愿报名服兵役的国会议员,曾晋升至海军少校,并荣获一枚银星勋章。1948年,他当选为国会参议员。1953年当选为参议院历史上最年轻的少数党(民主党)领袖。1955—1960年,他作为多数党领袖,成为参议院的核心人物。1960年,他当选为副总统。1963年11月22日,jf肯尼迪总统遇刺身亡,他宣誓就任美国第三十六届总统。1964年,以压倒优势击败极端保守的共和党人b戈德华特,当选为总统。“伟大社会”是约翰逊的对内施政纲领。约翰逊任内,国会一共通过435项立法,其中最重要的有:以禁止在公共场所实行种族隔离为主要内容的1964年民权法;保障黑人选举权利的1965年民权法;禁止在住房方面实行种族歧视的1968年民权法;为初等与中等教育提供联邦援助的中小学教育法,帮助贫困大学生的高等教育法;资助老年人和接受救济家庭及抚育儿童的低收入家庭的医疗照顾法和医疗援助法;解决城市衰退问题的住房与城市发展法,清理贫民窟的示范城市与城市更新法;还有以经济机会法为主、向贫困开战的一系列反贫困计划。此外,约翰逊还试图在消灭贫困的基础上提高美国人生活质量,在解决工业社会环境污染问题和美化环境方面作了一些工作。在对外政策上,约翰逊继续奉行称霸世界的杜鲁门主义,推行全球扩张政策。他在拉丁美洲镇压巴拿马人民的反美斗争,对多米尼加共和国进行军事干涉;在非洲进一步介入刚果内政,拒绝对实行种族主义政策的南非和罗得西亚实行经济制裁;在中东支持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为敌;特别是在东南亚扩大印度支那战争,使这场战争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为漫长、最不得人心的战争,结果使自己政府陷于内外交困的境地,“伟大社会”改革势头渐趋消失。1968年3月,他被迫宣布不再竞选连任。约翰逊卸任后,退隐到得克萨斯州专心经营他的牧场,著有《约翰逊回忆录》。
第贰章 悬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