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贰拾章 乱七八糟 (下)[2/2页]

电子生涯 范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我能理解,但是……”工程师说,“旁边您好像用笔写了点东西,我不太明白。”
      “什么呀?”
      “您在‘内核态下面划了一条线,拉出来的注释写着‘rg0;‘用户态的注释是‘rg3……”工程师说,“为什么没有‘rg1和‘rg2呢?”
      “啊……”范含心里又道不好,这个漏子更不容易解释。以前写附录的时候怕自己忘了,就顺手注上了。
      rg0~3四个特权级是tel的独家玩意,从80286开始就有了,别家的cu包括alha都没有这么复杂。根源是,在386成为桌面主流之前,tel始终坚定地把x86定位于微控制器,而不是中央处理器,4个特权级有助于实时操作系统的鲁棒性。微软的所有版本的保护模式操作系统都只需要两个特权级,最早的s是用rg0和rg1,后来改用rg0和rg3。
      “这个,也是我不太成熟的想法。”范含说,“特权级别至少就应该有两个,但是如果只有两个……心里总是不放心,就想多加两个……是不是有点多余?”
      “是有点儿……”工程师说,“我还没想出来什么应用能需要四个特权级。”
      “那就去掉吧。”范含说,确实,对桌面应用而言,两个级别足够了,“反正现在也用不上。”
      “嗯。”
      “还有么?”
      “暂时没了。”工程师说,“听您这么一解释,许多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了。”
      “那就好。”范含挂掉电话,想,这话还真是说得委婉啊,明明是自己“胡写”的东西让别人伤透脑筋。
      
      既然dec已经决定采用for的设计,那么以前那个“不平等条约”就可以废掉了。现在改成了“互通有无”,纯粹的生意关系。for授权dec无偿使用并修改这款处理器的设计,dec决定放弃由于当初支持奥尔森全力赞助for的决定而获得的独家供货权。
      这下好了,自己终于甩掉了“托管”的命运,真正成为“正常公司”了。
      另一方面,dec决定把公司总部从硅谷迁到洛杉矶,这也可以看作是对于“战略合作伙伴”for的重视。有了范含的支持,奥尔森在dec里面说话硬朗了许多,这次“迁都”几乎没人反对。
      本来,在dec创立之初,就是安家在硅谷。麻省的波士顿实际上是dec最大股东ard的总部。由于ard所占股份的决定性作用,使得每次重大决策的时候,dec的董事们总是在波士顿召开会议。范含头一次去“推销”俄罗斯方块的时候,奥尔森就是在波士顿接待的范含。
      随着dec的业务蒸蒸日上,ard的太上皇们没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另外由于都是外行,就算不满意也没什么建议。到后来基本上就是撒手不管,任凭奥尔森在硅谷怎么折腾都行。
      现在好了,除了工厂还留在硅谷之外,负责办公的头头脑脑们都过来了,以后只要有事儿,随时都能见面。
      大洛杉矶地区的官员们当然欢迎,毕竟dec也是业内响当当的角色,虽然资格不算老。不过资格老的也不会过来,比如ib,自打创立起,就戳在纽约不动弹了。加州的官员们也很欢迎,从此南加州又多了个“高新技术开发区”,注定会和北加州的硅谷一样,成为加州经济的又一增长点。
      dec的新机种“d11”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出来。范含还需要等一阵子才能开始unix的开发。不过既然随时能打听到开发进度,就不会像以前那样心急火燎的。
      当然,越快越好,现在的kenthoson应该正在折腾实验室里面那台“闲置”的d7,以摆脱“ultics”项目中止后无所事事的无聊。和原作者比起来,除了一大堆限于技术条件,根本不可能在如今实现的“后世操作系统”的源码之外,范含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能知道对手的动态当然是最好的了,但是范含又不打算直接打电话去问,或者把人约出来聊聊。毕竟这时候ken写unix还是属于玩票的性质,自己却是打算赚钱,就这么明显的“偷艺”太卑鄙了点。最好的情况是,自己比ken早一步推出完整的实现了unix理念的操作系统,就目前的时间和自己的本事来看,不太可能。况且,历史上的ken是用汇编写的第一版unix,而现在自己已经抢先推出了c语言,并且dec也针对所有的机器都推出了编译器,这会不会加快了ken的进度呢?
      比较合理的猜测应该是,眼下争取自己写的东西和ken“不谋而合”,然后交流一下。
      自己虽然对于凭空写操作系统没什么信心,但是对于unix的整体把握和最终会达到的效果应该非常熟悉。ken则刚好相反,可能什么都能写得出来,但是对于自己到底想写点什么东西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况且,历史上ken的unix的定型应该在d11上面,由于范含的作为,历史上的d11已经不会再出现了。现在开发中的机器,将取代历史上的那个,范含“近水楼台先得月”,只要和dec商量着干,估计最后做出来的东西肯定比ken的作品看起来要正规那么一些。
      再说了,本来unix就是在无数“hacker”的贡献中发展壮大起来的,这些早期hacker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几乎用的都是dec的机器。如果范含自己凭借和dec的良好关系,争取把unix弄成“准官方”的dec钦定操作系统,正好可以借着这股东风,大展拳脚。
      乱七八糟的事情还真不少,范含现在有了点“日理万机”的感觉。
      一个个都考虑周全挺不容易,说不定过几天就忘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范含习惯性的拿起笔,打算写点“note”。不过最后还是忍住了,脑海中总是出现这么一幅画面:一列破旧的火车上,一个秃顶却戴帽子的小个子老头指手画脚的对一个穿工装的大壮说,“不用记,不用记,根本不用记,工作的事记什么呢?”
      由于有了处理器方案上面“脚注”的前车之鉴,现在的范含不敢随便乱写东西,免得后来圆谎不得导致穿帮。目前自己的for还不能算是“计算机公司”,仅仅推出了kerv和s两种“专用电子设备”。只有在通用的计算机和通用的操作系统出现之后,自己的笔记才能算做“今后发展的设想”,不是“令人怀疑的暗号”。
      一点不写也不行,自己的记忆力还没到这个地步,目前又正是关键时刻,一个疏忽就赶不上趟了。
      写的含糊点吧!自己能看懂就成了。
      “你最近又在搞什么花活?”蓝蓝在整理文件的时候,忽然口气严厉的质问范含。
      “什么也没搞啊?”范含条件反射般的否认。
      “那这是什么?”蓝蓝把手按在桌子上,推到范含跟前。
      好大一张白纸。
      纤纤玉手拿开,露出左上角被挡住的两行小字。
      第一行:某天某人来到某地,看到某事,想起了某个问题。
      第二行:对于这个问题,我已经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可惜,这里的地方太小,写不下。
      
      
      本章推荐游戏:
      cadia
      snowstedevelont出品
      webhtlcadia_l
      可能各位读者还记得原来最早的掌上游戏机只能玩方块,其中有一种是三个球竖着从天而降,凡是横竖斜能凑够三个以上同种球的就会消除。这个游戏的创意相同,只不过积木改成了各色的面具,属于通过强调声光效果来增强可玩性的那种变型。作者玩的时候忽然想到,如果把积木改成京剧脸谱,背景音乐用京胡伴奏会怎么样。在没有独到创意的情况下,通过其他方面着手也不是不可以,最终的产品也不会有人不承认其“中国特色”。这家德国公司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计划,只是借来一个创意,加进自己的内容罢了。相比之下,热衷于搞“中国人自己的操作系统”、“中国人自己的办公软件”的家伙大有人在,结果却往往令人遗憾。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意干,看来民族软件不争气也不仅仅是客观原因。
      
      注:
      这一段原来作者自己写的内容如下:
      这些个“rg”实际上是微软提出来的。在开发snt的早期,对应的是两种平台:tel的386和dec的alha。其中,alha的特权级别有四个,386只有两个。为了统一起见,snt也只用到了两个特权级别,不过却照顾到alha的架构,称为“rg0”和“rg3”。后来的snt不再针对alha开发了,但是术语一直沿用下来。
      作者道听途说就敢现炒现卖,真是现眼啊!幸亏龙空书友“望山”及时指出了错误。现在正文中相应的那一段是望山的原话。

第贰拾章 乱七八糟 (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