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十一节.宫内密谋立嫡事[1/2页]

大唐神君李恪 傻子张二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在臣子们面前,李世民保持着十二分的镇定,可他心里明白大唐帝国真的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为了对大唐帝国负责,该是立太子的时候了。
      除了李世民,兵部尚书杜如晦也很清楚此时朝廷的处境,
      当天夜里,他进宫秘密觐见,劝李世民要做好最坏的打算。这个所谓最坏的打算就是立储之事。按理,长幼有序,应立长子中山郡王李承乾为储君,但众所周知,这位皇长子性情文弱,而此时内有东宫、齐府余党作乱,外有强寇入侵,天下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臣都暗示李世民应当选立一位性情刚毅的皇子。
      老臣们虽然说得委婉,但李世民明白,现在能称得上性情刚毅的只有李恪。再加上李珂这几日风头劲出,引得一干大臣们更是侧目相视。李恪是杨妃之子,这些老臣都曾在前隋担任过要职,他们拥立李恪,显然不光是因为他的性格强过李承乾,更因为心里还藏着一份不便明说的故国情结。
      从心里来讲,李世民还是喜欢李珂多一点,不然也不会在宴会上说出“此儿英果类我”的话,原因无他,除了李珂从小就聪明伶俐,这几日更是风头强劲外,还有层缘故,这儿子长得也比较帅,容貌性格还非常像幼时的自己,从李珂身上,李世民仿佛看到了自己。
      这几日,每当李珂有惊人非凡表现时,众人都惊讶,可李世民一点也不惊讶,为什么呢,这是自己的儿子,自己这般大时也是如此英明神武,李二陛下自恋地想着。
      可立嫡不是小事,某种程度上说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李承乾毕竟是皇后嫡生的长子,而李世民自己能取得玄武门之变的胜利,一半是靠了长孙家族的力量,高士廉是长孙皇后的舅舅,长孙无忌是皇后的哥哥,皇后的族叔长孙顺德是太原起兵时就跟着李渊的大将。如果不立李承乾,就确实对不住长孙一脉。
      况且李世民心里还有层连自己都不愿承认的想法,太子如果过于英明,那自己是不是就得喝自己的老爹李渊一个结局?纵然李珂现在才8岁,可是不久的将来呢?对于一个辛辛苦苦费尽心机夺取权力的人来说,最可怕也是最不能容忍的事便是权力被人夺走丧失,纵然是被自己的儿子夺走。
      这个想法,怕也是李世民犹豫立李珂为太

第十一节.宫内密谋立嫡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