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42章 保持领先的手段[2/2页]

第一日不落帝国 时空寡头koen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录上一进一出做数字,骗取的粮食进口补贴加上出口配额的价值多达20万辰基钱。实际上一粒米都没有进口,实际上用的全部都是本岛产的粗粮土豆玉米。由于政策只是按照粮食贸易额和重量来补贴,只要规定重量的粮食进入公司下属的仓库。开具的仓单就能领补贴。因此本岛的廉价粗粮理论上和进口的米一样可以入库。补贴都是按照每吨200辰基钱算,几乎能占到入库粮价的一半。
      这个名叫中正的平家子弟十分有天赋,是平正盛的侄孙,才17岁就担任了平家在济州岛的总务也就是采买负责人。王城看到这样的人才自然不会放过,亲自带他到登州的辰基商会东海分公司见巡视到登州的陈总陈冠先,希望这位有才的老弟能成为自己的左右手,让陈老师写封推荐信给李基,催使李基同意让这个名义上家臣平氏是对李基宣誓效忠的家臣子弟成为自己的帮手。
      王城是这样想的自己要想保持领先不光要自强不息不断超越,还要从其他有可能威胁自己的势力那里挖墙脚,既强了自己,又削弱了敌人,同时还能形成千金买马骨的效应宣传和输出意识形态。
      在工业革命之前的封建世界,国际贸易的最宗商品不是石油和铁矿石更不是制成品和电子产品,是粮食和棉花吗显然不是。对于东西方世界的核心国家中国和罗马而言进口和出口的就是丝绸、瓷器、香料、奢侈品象牙、宝石、金银、胡椒等调味料,其规模和交易额和现代社会的任何一类宗商品都没有可比xg。12世纪,全世界的国际贸易总额还比不上文莱一年出口石油的总额。
      穿越众依靠先进的科技的确可以得到出口剪刀差带来的利,可惜的是不能上升到一个超过1840年中英贸易额的水平,原因和英国一样,那就是贸易对象消费习惯和购买力的限制。
      作为11、12世纪世界上最富有和先进的经济体,宋帝国至少在200年内都是穿越众的80利润来源。李基的本意也是要五个徒弟认识到最终还是要靠从母国输血才能实现目标的现实。
      看到信件之后自然对王城的动作很欣赏,王城已经意识到自己不可能把济州岛打造为一个超越ri韩的经济体,提出将重心放在山东和江苏等沿海地区,利用ri韩的资源和利润发展本国的经济,将济州岛摆在京东东路淮南东路甚至包括两浙东路马前卒的位置上。直接将母国的这些地区作为自己的真正势力范围来和ri韩玩比赛游戏。
      这种格局的提升才是李基的目的。看到信中有一种自己想看到的明显进步和气势之后也回了一封霸气的信,内容简单明了就是八个字,同意,你自己看着办。

第142章 保持领先的手段[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