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了力不从心了,这幅重担要由年轻人扛起来啊”钱臻笑眯眯的说道,不过师爷可不这么认为这明显是出来避祸吗,看来这位老大人还想在东山在起啊。
说实话这位山东前巡抚猜的一点都不错我的确是在聚集兵马,打造兵器。我现在的陆丁分散在日本、琉球、山东三地要集中起来需要不少时间,而且在当地还要留下足够的兵力以维持我们的存在,免得我这边一走那么就摆我一道。因此我能动用的陆丁最多只能有一万人,其作的人必须在各地驻扎,但是这些我认为够了,目前山东的驻军总额也就在2万人左右,其中还有三千左右的八旗兵,单看数字好似威武强大,实则不然。因为其中主要的兵力是绿营兵,绿营兵的主要任务是镇戍,其编制和配置,皆据镇戍需要而定。绿营编制原则是:凡天下要害地方,皆设官兵镇戍。这也就是说绿营的主要作用是“分防”、维持治安,而不是奔袭作战。而且,绿营兵驻防分散,战时兵员多临时从各镇中抽调,集中使用,均由皇帝另派经略、参赞大臣统领,其将领一般不予任主帅,致使兵不为将有,编组混乱,再加上缺乏训练,缺乏集团作战能力,铜捧不济,一旦作战,往往一败涂地。
清代山东的军事部署主要是分为八旗兵和绿营兵,八旗兵主要驻守在德州和青州两地,国为这两个地方属战略要地清朝让更能相信的八旗兵驻守,其中德州约有一千人青州约有两千人。另外就是绿营兵了,绿营兵主要有登州、充州、曹州三镇,看起来很多吧镇在清朝末期基本上就是现在的师级单位了,但当时不是这样的当时绿营的镇的编制和配置是根据镇戍需要而定,就是你镇守的地方大,需要防守的地方多你这一镇的人数就多反之就少,并不像后来仿照西方师级单位设置的镇。往往两个镇之间人数差别能达到十倍左右,就像山西大同镇编制士兵18687人,而云南永北镇编制士兵只有1953人;山西太原镇城守营额定士兵1253人,绿营兵中除督、抚、提、镇的本标兵兵力集中、机动性强外,其余的防兵则更多的担负警察或地方官府差役的职责。除了这三镇绿营兵外还有提督一直是直辖本标左、右两营,另有登州、荣成水师营,这些绿营兵统归山东巡抚兼提督管辖,现在也就是琦善管理的。
清代历朝驻山东的驻军总人数一直在2万---27万之间,而现在山东的驻军的人数大约有2万人左右,但清朝历来有吃空响的传统我估计实际人数大约在16万左右,再扣除各地的防兵能够机动作战的只有三镇标兵,巡抚标兵和八旗兵这三支加起来总人数大概在8000人左右而其中3000八旗兵估计就是打酱油的居多,所以我对山东本地官兵并不是太担心的,以后要当心的是清朝各地来的援兵。其实清朝这种驻兵方法对于平常各地小规模的动乱是很有效的不管哪里发生动乱最近的官兵都来赶来消灭掉,但是一旦遇上像太平天国这种大规模的动乱就束手无策了,根本起不到半点作用。
a
a
第十一章、山东驻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