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文凭与社会公平的抗争
昨天看到了一位网友的帖子《大学文凭有什么用》,其中谈到了现在社会上很多的家长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子女考大学,考名牌大学,子女也为此头悬梁,锥刺股,没日没夜的挑灯夜战,最后经过十年寒窗苦读,终于功成名就,但是考上大学后呢,很多人就是为了混个文凭,拿到那一纸证书,然后靠这张纸去找个好工作。说到底,这种功利性的心理真的不是哪一个人的想法,而是一种社会的心理诟病,说白了,上大学就是为了找到个好工作,找好工作就是为了养家糊口,出人头地,在社会上混个一官半职,或者是弄个鸡犬升天什么的,然后再让自己的儿女也去努力学习考个好大学,像父母一样功成名就一路风光,如此而已。这就是一种没有终点的无限循环,世世代代,子子孙孙永远的走下去。
在这样一种功利性的心理的驱使下,现在的大学生有多少是为了自己的专业兴趣而学习呢?有多少是为了将来的工作而学习呢?真正能够沉下心去踏踏实实认真读书的大学生真的不多了,现在连日常的上课都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摆设,随便的缺课,即使去听课,在课堂上干什么的都有,记得不久前在人大就发生了知名教授和学生之间的课堂冲突,在网上弄的沸沸扬扬,其中的原因何在,难道单单怨教授的素质太差吗?我觉得从本质上说,还是因为学生上课的功利心在作怪。平时的学习就是为了挣学分,只要能够挣到学分,什么手段都可以使出来,抄袭作弊不说,现在又出现了许多为了让老师漏题而集体给老师送礼的现象。每年开学给老师带些家乡特产和名贵的烟酒,这仅仅是尊师重教吗?说到底,这些行为的背后有一个功利的心理在作怪,那就是为了四年后的文凭。可想而知,靠如此手段获得的大学文凭,它内在的含金量有多少呢?所以每年大学生毕业找工作,用于自身包装的花费逐年升高,什么名牌服装,手机电脑,花不菲的代价去制作个人简历,弄虚作假给自己脸上贴金,向用人单位“抛媚眼”不一而足。为的是什么?还是想找到一个好的工作,还是因为对自己的大学文凭不够有信心。<
大学文凭与社会公平的抗争[1/2页]